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要闻动态 > 民盟动态  >  【两会民盟声音】民盟市委会:利用应用移动物联网和AI技术,推动建设我市智能污水监测体系
【两会民盟声音】民盟市委会:利用应用移动物联网和AI技术,推动建设我市智能污水监测体系

发表时间:2025-03-05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42

污水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污水排放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还能为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要求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则提出了“按照‘万物互联、全息感知’”的理念,构建立体化、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AI多源生态环境物联感知网络。在这一大背景下,移动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污水监测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山在污水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大改善。为巩固现有生态环境成果,中山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排污单位污染物自动监测安装联网工作的通知》。然而,目前该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自动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有限,尚未形成全面监测网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跨部门智能监测平台建设

建立覆盖全市的智能污水监测平台,实现多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共享应用”,建立全市统一、动态更新的数据台账,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依托云计算和AI分析技术,为污染治理提供精准依据。利用AI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对污染事件的早期预警和精准定位,提升环境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加快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在全市范围内,部署高精度、低功耗、自动校准、远程监控的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污水排放的实时、连续监测。利用移动物联网技术,构建灵活的传感器网络架构,实现传感器的动态配置和远程管理。

(三)强化AI技术在污水监测中的应用

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对污水成分、排放规律的精准识别和预测。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污水排放口的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污染事件的快速定位和溯源。建立AI驱动的智能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阈值设定。

(四)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

推动物联网技术与生态环境学、数据科学的深度融合,为创新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环境监测企业,共同攻关污水监测关键技术。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或联合实验室,形成技术共享和联合攻关机制。

(五)鼓励技术试点示范

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和AI分析系统,构建智能污水监测平台示范工程。同时,通过试点积累应用数据和管理经验,优化技术方案和实施路径,为技术推广提供实践依据。

(六)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

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实现数据的真实、准确上传。支持监测平台建设、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和运维管理;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污水监测体系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智能污水监测体系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监测网络的运行效果、数据质量、污染治理成效等进行评估。

文章分类: 民盟动态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