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要闻动态 > 民盟动态  >  【两会民盟声音】蔡玲玲:发展具有中山特色的演艺经济,面向市民推广“阶梯票价”
【两会民盟声音】蔡玲玲:发展具有中山特色的演艺经济,面向市民推广“阶梯票价”

发表时间:2025-03-27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67

“中山应该要有更多演唱会、戏剧表演!”这是市政协委员、市实验中学西藏部副主任蔡玲玲这几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听到的“呼声”。在3月26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她带来的提案聚焦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助力中山文旅发展。她建议,中山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演艺经济,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形成“内容特色化—消费便捷化—体验多元化—传播精准化”的良性循环,提升城市吸引力,助力中山文旅发展,书写“文化兴城”新篇章。


0eIxfStdffv1PATSgH3E6VvJn4zT63tY6OwZka8J.jpg

蔡玲玲。记者 盖刘宝 摄


演艺经济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还能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蔡玲玲观察到,近年全国演艺活动蓬勃发展,“跟着演出去旅游”“为了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一种新潮流。她表示,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虽然这几年中山演艺市场在政策扶持、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增长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演艺资源分散、演艺品牌影响力不足、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人才短缺、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蔡玲玲建议,由市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镇街演艺资源,推动形成演艺产业集群,鼓励各镇街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演艺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山还可以建设“中山非遗”演艺体验中心,通过“体验+演艺”模式,让游客深入了解中山非遗文化。同时,中山可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演出联盟”,与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实现节目巡演联动。

围绕“孙中山”这一核心文化符号,蔡玲玲认为,中山可借鉴《印象刘三姐》《又见敦煌》等成功案例,推出实景演出《香山风云》,串联起孙中山、郑观应、杨殷等香山人物的故事,重现中国近代史的光辉一页。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可打造沉浸式戏剧《孙中山的革命岁月》,游客可以扮演历史人物,参与互动剧情,体验革命年代的激情与奋斗。同时,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演艺品牌和大型演出项目,打造“书香中山”“中国合唱之城”“岐江国际音乐节”等演艺品牌。

作为演艺经济发展的基础,演艺场馆的基础建设不可忽视。蔡玲玲表示,中山应当加大对演艺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现有场馆的硬件设施水平,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演出场所,满足大型演出、音乐会、戏剧等活动的需求。中山可参考广州永庆坊模式,改造旧厂房为先锋剧场,在金钟湖公园建设户外音乐草坪,在商业综合体增设快闪演艺空间等。同时还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开发“中山演艺”小程序,整合票务、周边美食、停车导览功能,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演艺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市场化运作。

蔡玲玲建议,中山应当大力支持本土演艺团体和企业的成长,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设立演艺经济相关专业,培养本地演艺人才,建立演艺人才库,为中山市的演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应当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演艺策划、运营、营销等专业人才来中山发展;建设集演艺创作、排练、演出、培训、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演艺企业和人才入驻。

蔡玲玲建议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演艺经济发展,包括设立“香山艺术基金”,对优秀的演艺项目、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对引进的大型演艺活动给予补贴等;面向市民推广“阶梯票价”,如工作日下午场5折、学生票10元特惠、家庭套票“买二赠一”等。她认为,中山还应当将演艺经济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带来的流量优势,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演艺+旅游”的新模式,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同时,中山还可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演出、国际性的演艺节、高水平的演艺赛事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提升中山市在演艺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章分类: 民盟动态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