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民盟中山市委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垃圾合规性处理,助力“无废城市”的建议》(提案第134032号)被列为2025年重点提案,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主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等单位协同办理。
为切实推动提案落地见效,9月18日下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召开提案办理座谈会。电子科大支部主委杨健君带领提案组成员,与各主会办单位负责人深入研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巫广庭以及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有关代表一同出席座谈会,巫广庭主持会议并部署工作。
盟市委在提案中指出,2024年5月11日广东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出具的督察报告显示:中山市建筑垃圾乱堆乱弃问题突出,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仅20万吨/年,远未达到300万吨/年的目标。存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源头管控力度不足、运输环节问题突出、处置设施建设滞后、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的五方面问题亟待解决。提案提出,应建立协同管理平台,将城管、住建、交通、环保、政务数据等部门纳入其中,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在项目立项阶段明确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使用要求,并将要求纳入设计和施工招标文件中,在源头设计好建筑垃圾处理路线。提案办理以来,我市逐步布局消纳场所,全面提高资源化利用能力,截至2025年9月,我市已核准资源化利用厂12家,总处理能力776.5 万吨/年,超额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建成并运行中山市建筑垃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基本实现建筑垃圾“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
会上,盟市委代表与各部门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对目前依然存在的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展开讨论、献计献策。杨建君代表盟市委,对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认真领办督办,以及交通、水务、住建等会办单位的高标准推进落实办理表示感谢。各承办单位务实高效,在源头管控、规范运输、强化执法、宣传引导等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希望各单位能继续深化“一盘棋”协同机制,从源头管控,依托政策引领,借助智慧监管手段,强化执法监督,助力中山打造“无废城市”。
市民盟代表杨健君、陈天凌、史爽参加了会议。
(供稿:直属支部史爽;编辑:科技一支部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