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  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综述
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综述

发表时间:2016-06-24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383

携手共进谋发展同心筑梦创辉煌

 

2011年以来,民盟中山市委会坚持“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政治信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努力为促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贡献力量。

■ 加强学习 凝聚思想共识

盟市委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带领全体盟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坚定性,组织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参政党理论研究、开发系列“理论学习微课程”,教育引导广大盟员继承和发扬民盟前辈长期与中共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市委会因思想建设成绩突出,2012、2014年,被盟省委授予了“思想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盟市委始终将促进改革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健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盟组织集体智慧,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盟市委领导每年都参加中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委统战部举行的各种协商会、座谈会,就深化统筹城乡改革、专业镇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赵晷湘同志几年前提出的“全域中山”理念,现在已被中山市委、市政府采纳,对推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1—2016年在市“两会”上,盟市委共提交提案建议231件,其中集体提案40件。先后有市人大代表赵晷湘、汪宇燕提交的《关于加强食品餐饮环节安全监管的建议》、《要求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建设,打造“碧水岐江”》、《关于规范人居小区物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议》等被市人大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以民盟市委会名义提交的《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促进幸福和美中山建设》等5份集体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推行积极老龄化政策,促进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关于重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中山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议》等8份集体和个人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盟市委牢固树立大调研理念和精品意识,制定了《参政议政课题调研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参政议政课题招标制度,以大调研推进基层参政议政工作创新发展。几年来先后完成了《以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中山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民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中山经济发展后劲》等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 固本强基 强化组织建设  盟市委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明确职责,形成工作重心下沉、密切联系基层盟员的工作作风。同时,建立健全会议议事制度、民主评议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力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市委会领导班子注重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开创了市委会团结和谐、奋发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盟市委制定 《市委委员联系支部工作制度》、《支部生活工作手册》,推动基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民盟华侨中学支部、民盟杨仙逸中学支部先后被民盟中央、盟省委授予 “全国先进集体”、“先进基层组织”称号。盟市委坚持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严格标准,注重质量,以重点界别为主,适当拓宽领域。2015年3月新成立民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支部。2015年11月,顺利完成19个支部的换届。截至2016年6月,民盟市委会共有盟员319人,基层支部20个。盟员中高级职称144人,中级职称125人,盟员平均年龄55.9岁。

盟市委认真落实“人才强盟”战略,将组织发展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相合,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年轻同志入盟后,盟市委根据各人特长,吸纳到各专委会或参政议政课题组当中,让他们在盟务工作中展露才华,增加才干。通过学习交流、工作实践,使年轻干部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多名年轻盟员被推荐担任政府部门特约人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担当重任。

■ 创新思路 拓展社会服务新领域  盟市委本着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原则,积极拓展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工作。首先,盟市委努力发挥盟内优势资源,组织成立了社会服务讲师团,制作了服务课程目录。以“关注民办教育,关爱外来工子弟”为主题,深入镇区开展“智助博爱——同心·公益周末”社会服务活动;积极响应盟省委“助力清远发展”的号召,主动联系中山市爱兰基金会筹集60万元,先后资助了清远市佛冈县一中、连州中学88名家庭贫困学生,受到盟省委的高度赞扬。此外,盟市委还积极牵线搭桥,协助爱兰基金会多年来坚持资助中山纪念中学、中山一中、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实验中学等校的贫困学子,还先后成功资助了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2007年起,在中山累计资助学生851名,捐助善款达615万元,实现了做实事、做好事、“精准扶贫”的目标。

来源:中山日报(2016年6月21日,A5版)

http://epaper.zsnews.cn/zsrb/ShowIndex.asp?paperdate=20160621&part=7&article=4 

 

20160624-1.jpg

20160624-2.jpg

20160624-3.jpg

 

文章分类: 时政要闻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