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经典修行到现代公民培育
修身特色项目融入市民生活
2013年5月29日,中山奖励首批主动礼让行人司机。(资料图片) 记者缪晓剑摄
邓淦程将红衣阿姨守在钞票旁的情景发上微博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录像查找护钱 的红衣阿姨。(资料图片) 记者赵学民摄
市特校的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包粽子。(资料图片) 记者付希华摄
我市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比赛。(资料图片)记者明剑摄
半个世纪前,开创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先河的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中山的修身行动就是一场“活教育”:让传统文化滋养学生,让现代文明塑造市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各自的特色项目,融入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要发掘群众和单位自身的‘绝活’,他们有很多好点子,也一直在践行全民修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说,“特色化”一直是中山推进全民修身的有力举措。
■传统文化修身齐家
穿“耐克”鞋、吃肯德基、看日本动漫……时下,从众多孩子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中,可以窥察到外来文化的熏染力度。在英语培训班越开越多的今天,国学启蒙也日渐受到重视。我们都知道,用母乳喂养的孩子免疫力强,大脑发育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也快。中华文化经典就像母亲的乳汁,以其 “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哺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在践行“修身”这个源自于传统文化的概念之时,又如何能缺了传统文化这一天然载体?无疑,从传统经典引入修身主题,是中山“全民修身”的一大特色。
今年我市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诵读国内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记者从市精神文明办、市教育局获悉,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市在中小学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近日已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指出,今年“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诵读国内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培育未成年人的民族精神为出发点,通过诵读经典,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力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未成年人的文学艺术修养,促进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整个经典诵读活动侧重五方面的内容:推进中小学校经典诵读活动;营造经典诵读良好氛围,或打造校外经典诵读阵地,以及开展与重大节日相结合的诵读活动,还有开展全市性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经典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传统节日是另一个让市民重温传统民俗的一个时机。“豆沙馅粽子,不要包得太紧了。不然米粒会挤进豆沙里,这样粽子就不容易煮熟,吃了会肚子疼。”在三角镇中心小学的图书馆里,一次有趣的亲子义工包粽子比赛正在举行,家长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包着粽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5月30日下午,在翠景东方小学,同学们唱着端午节的儿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做香囊。老师为此提前制作了“学做香囊”的微课教学视频,借助微课的指导,三(3)班老师与孩子们用卡纸、针线、干花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美术功底好的同学还拿出彩色笔,在上面绘出艾蒿和菖蒲、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近几年来像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正逐渐成为校园教育的热点,每逢端午、中秋、清明、春节之类的传统佳节,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说包粽子、写春联等,让学生充分体验传统佳节的习俗和文化。
西区翠景东方小学校长杨则锋说,恰逢今年六一儿童节和端午节相连,学校借助这一契机,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书香节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受到儿童节的快乐,也同时能够在阅读经典当中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利用班会课、综合实践课,让孩子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来了解这一项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画画,做做龙舟,做做香囊,让他们更加亲身体验这个传统文化的魅力。”
■点滴小事聚沙成塔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曾国藩也曾提出“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践行“修身”,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不起眼的一举一动。在中山的“特色修身项目”中,不乏聚焦于点滴文明礼仪的“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却让整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情。
在36个“特色修身项目”中,“车让人”主题活动位列36个特色修身项目第二,得到各方高度认可。今年3月15日上午11时,吴先生驾车驶至港口镇兴港路港口市场斑马线路口时,恰遇多名学生横过路口,吴先生当即停车让行,全程被路口的电子警察摄录;3月25日,刘先生驾驶车行至岐关西路雍景园小学路口时,恰遇两名行人沿斑马线横过马路,刘先生当即停车让行;4月1日,市民吕先生驾驶粤车行驶至五桂山城桂公路段马槽村公交站路口时主动礼让。这些行为被摄像头拍录。4月14日,今年第二批(总第六批)主动礼让行人司机又有39人将获得奖励,至此,中山市去年至今共有六批154 人因主动礼让行人获得奖励。仅仅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的等候,就能给行人从容的片刻,也让平时你争我抢的道路上时时能出现礼让的瞬间。
由于交通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因此道路上的文明越来越引起市民的重视。今年56岁的王健玲是西区首批文明劝导员之一,负责西区城区片主要路段的文明劝导工作。“首先是对路人进行耐心的劝导,对于不听劝导或不上心的,就直接站到人家面前,提高嗓门劝说,反正就是边劝边走。”她说,现在大部分人还是听劝导的,只是有个别人不听劝,边走边骂甚至想动手的,但她没往心里放,依旧 “大声地劝”、“唠叨地劝”,让人家不好意思不改正。办事处以10元/小时补助志愿者,虽然钱不多,但这对于贫困家庭劝导员而言,一个月下来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好心态练出来后,王健玲变得越来越“爱管闲事”。在一次的执勤中,她发现有间食店附近有两个沙井盖坏了,已出现严重的断层并“张口”威胁路人时,她第一时间致电相关部门报信,然后从自己家里找来塑料纸贴出警示,并从附近找来两个雪糕筒放在损坏的沙井盖上,提醒路人。爱管闲事的她,袋子里除了有一把口哨外,还有一把小铁铲,因为她还义务兼任环卫工。每天,踩单车从香山酒店到市汽车总站,只要途中见到“牛皮癣”、垃圾,她都是第一时间自己动手清理。由于对西区周边道路都了如指掌,她也总是热心为迷路的路人提供帮助。
像王健玲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五桂山,有一家位于城桂路上的工厂,为了确保下班高峰期工人穿行城桂路的安全,政府提供少量的补贴,安排了一批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自从有了志愿者之后,这个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道路黑点2年来没有发生一例交通事故。
对于文联的志愿服务总队而言,一个舞蹈,一首歌曲,甚至一张照片就传递着他们对于世间的爱。连日来,由中山戏剧协会沙龙的一群戏剧 “发烧友”原创的一台本土话剧节目《寄往春天的快递》,正在中山各大高校和各个镇区巡演。这部话剧凭借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和传播新风尚、充满正能量的深刻内涵,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而这也是文联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一个侧影。自2013年3月,我市成立中山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总队及15个文艺志愿者服务分队以来,文艺志愿者们下基层、走镇区,为广大的市民奉献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市摄协文艺志愿小分队先后9次组织摄影志愿者走进乡村、关注留守老人,为农村60岁老人免费拍摄照片。市国标舞协会文艺志愿小分队组织开展舞蹈下基层,走进镇区开展5场演出。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到30场。
记录中山的修身故事,书写中山的修身篇章,你看到的可能不是什么宏伟大业,不是什么动人故事,但是,就是这么一处处不起眼的角落,一个个瘦小的身影,一点一滴日常生活的小事,汇聚成奔涌的洪流,冲刷掉了生活中的污垢和泥沙,留下了充满温暖和爱的甘露。
■网络文明紧跟脉搏
从传统文化到道路文明,修身的内容跟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如今,网络是这个时代的符号。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中,互联网技术快速向全球普及。它使知识、技术、理念和新闻的即时传播成为可能,人们之间的最草根交流变为现实。网络是一面镜子,既让人感受到人们勇于揭露社会丑陋的一面,也让人感受到网民不负责任的群氓行为。因此,网络文明成为新时代新的一种文明需求,也是中山修身的特色项目之一。
6月17日,家住小榄镇新市社区的邓淦程前往居委会办事。他在居委会门前的大涌边路停车时,看到了一幕充满“正能量”的好人好事:一名红衣阿姨站守着路边一堆百元钞票,等待失主回头。邓淦程立即下车,用手机拍下红衣阿姨守在钞票旁的情景,并发到微博上。邓淦程说,红衣阿姨的举动深深感动了他:“以前,经常能看到别的地方哄抢事主车辆财物的新闻,但中山人用事实证明,我们不会做那样的人。”
邓淦程的这个举动让中山开始了一次寻找“红衣阿姨”的行动,并最终找到了这位名叫冯欢娣的保洁员阿姨。在人们纷纷为冯欢娣点赞的同时,记者更想为邓淦程的这一举动叫好,正是他的这一举动,让可能不为人知的瞬间成为感动中山的又一故事,在网络中传递了爱和善。这在当下的时代,这股力量尤为重要。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共同憧憬的,是一个更加畅通与健康的网络环境,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言论阵地,一个超越传统界限的沟通平台,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广大网民不仅成为‘打酱油’式的关注者,更要当好建设性的主力军!”这是面向广大网友的 “文明网络HOLD 住幸福”网络文明行动倡议书。
新年伊始,中山召开全市倡导网络文明行动动员大会,正式组建一支社会影响力广、文化素质高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引导全市260万网民成博爱公益名城的铁杆“粉丝”,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唱响文明主旋律。
目前互联网站约两万多个。中山正计划出台十大措施,率先探索网络文明行动新路。
按照已经出台的《关于广泛开展倡导网络文明行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网络文明十大活动包括:开展网络主流价值观大讨论、加强政务网络平台服务、开展“我爱中山”网络文明行活动、举办“新媒体网络创作”大赛、推进网络修身学堂建设、推进青少年网络文明教育、壮大中山新媒体青年联盟、扶持本土网络社区健康发展、开展“网络法治”主题宣传等。
事实上,中山的网络文明行动已经卓有成效。
“小明八岁生日,家长让他谈理想。小明说:‘我长大后想当大官。’爸爸高兴地说:‘当大官好啊,有花不完的钱。’爷爷微笑着说:‘我大孙子有出息,看样子以后别人要送礼求咱家办事了。’大人的话停了,小明一脸茫然地说:‘书上不是说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吗?’”这是一则流传在网上的微小说,是“中山纪检监察”在微博发起的“廉洁微小说”征集活动。2012年6月,拥有32万粉丝“中山纪检监察”提出“廉洁微小说”概念并面向全国举办征稿活动,要求作品突出诚信和廉洁主题,导向正确,故事性、可读性强。“中山纪检监察”每月从投稿作品中评选出5篇优秀作品,并在纸质媒体进行刊登,最高每篇奖励500元,转发投稿作品并评论亦有机会获奖。从网络传播到传统纸媒传播,廉洁微小说通过充满警示味道的140个字传递着正面的价值观。目前,“中山纪检监察”的微博已经有75万的粉丝。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懂得怎样生活,怎样生活的对和怎样生活得好。中山的“全民修身”也正是在践行者“生活即教育”的这一理念,让特色化的“修身”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
■ 链接
2013年36个“特色修身项目”
1.微博征集“廉政微小说”
2.交警支队“车让人”主题活动
3.普法手机报
4.编印《修身导行——亲子修身读本》
5.市中医院医德修身文化长廊
6.海外安全文明行
7.机关文化体育节
8.团员修身卡
9.创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10.文艺家志愿者学雷锋活动
11.幸福来欢唱文明社区行
12.“感动中山声音”栏目
13.公益媒体平台
14.“司法修行年”主题活动
15.“明德修身和谐共进”修身活动
16.菜单式全民修身行动服务
17.和睦邻里修身行动
18.邻里互助会
19.体育路学校学生“日行一孝”
20.社区志愿管“家”
21.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
22.公务员志愿者尚德修身行动
23.新中山人市容巡查队
24.手绘修身长廊
25.“创益菊城”行动
26.古镇社区学院
27.粤曲进村(社区)
28.安堂小学恩情教育
29.“社工+志愿者”关爱修身行动
30.慈善文化修身行动
31.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结对志愿服务
32.“千叟宴”敬老修身活动
33.“全民修身 文化共享”百姓舞台
34.三乡同乐园
35.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
36.周五修身大讲堂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中山日报记者 吴娟 字数: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