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自身建设 > 民盟学堂  >  全民修身让群众享文明果实
全民修身让群众享文明果实

发表时间:2013-10-15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405

中山市民文明意识因全民修身行动而不断增强,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编者按:自上月我市召开宣传思想工作暨全民修身行动工作会议以来,中山日报记者积极响应“三贴近”号召,主动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改革文风,努力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增强主流舆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国庆长假结束,第四季度工作“阀门”正式开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一稳六进六有为”,加快推进“三重两大一保障”,鼓励各级各部门奋力争先,更好更快地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中山日报10月8日起推出《记者走基层关注新发展》栏目,敬请关注。

  国庆黄金周期间,伟人故里中山迎来了四方宾客,各景点中尤以孙中山故居最受游客青睐。不少游客更是第一次踏足中山,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评价,大都集中在了“文明”、“干净”、“友好”等字眼上,让游客给出如此高评价的原因,与中山步入全民修身巩固年后,市民文明意识增强密不可分。

  ■融入城市细节的文明

  昨日上午,尽管已是假期的尾声,孙中山故居前仍游人如织。广州金融学院大三学生张德全正与两个中山同学排队步入展馆,不多久他已来到了厅内的展示栏前,随着人流慢慢移动,看完孙中山先生戎马一生的介绍。整个过程,没有拥挤、没有逼抢,人们都是安静地挪动着步伐,偶尔遇到有人停留驻足,其他人还会善意地从旁边轻轻绕过,尽可能地不发出声响。

  午饭时间,东区金记大酒楼内人头涌动。“经过一年多的适应,现在来就餐的顾客基本都能做到点菜适量,饭后打包了。” 金记大酒楼副总经理钟耀松还记得,自从去年中山正式推行 “文明餐桌”行动后,短短数月间,酒店的剩菜剩饭就几乎销声匿迹了,现在顾客点菜数基本都是按照家庭用餐需要的原则进行。

  晚饭过后,华灯初上,新中山人韩文走在车流不息的孙文东路上,当他从一处未设红绿灯的斑马线上步行过马路时,飞驰的车辆都放慢了速度,为他过路让行。车辆让行如今已成为一种城市文明习惯,今年8月1日,中国文明网也对“齐修身行文明”车让人奖励进行了专题报道。

  ■全民修身让群众享受文明果实

  经过全民修身启动年和普及年的酝酿,我市已建立起了1100多所修身学堂,涌现了大批中山好人、身边道德模范,推出了践行“中国梦”、文明用语、文明餐桌、车辆让行等多项活动,形成了城市独有的 “慈善文化周”、“邻里文化节”等独有的修身日历,更在今年首次设立了“全民修身活动日”,在全市开展73项专题活动。

  如今,已步入巩固年的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包括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山全民修身行动更获得了第二届 “广东社会治理创新奖”,试点经验在全省各地推广。

  在去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中山跃升为第1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山的社会环境排名内地第一。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中山日报记者梁东麒 

文章分类: 民盟学堂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