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历史方位,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中国民主同盟十三大即将召开这一时间节点,重温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回顾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难忘岁月,对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将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民盟中山市委会网站从今日起,开辟《中山民盟学堂》专栏,力求打造“线上中山民盟盟史馆”,广泛开展“学党史,温盟史,喜迎中共二十大”专题学习活动。
让我们一起以史为鉴、汲取智慧、踔厉奋发,为全市抢抓机遇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民盟力量,以思想政治建设新成效向中共二十大和民盟十三大献礼!敬请关注!
1941年3月19日下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大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召开。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成为集合“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民主宪政运动。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会议决定,取消团体会员制,盟员一律以个人名义加入,民盟组织名称由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三党三派”的联盟改为有党派与无党派的广大民主人士的联盟,扩大了民盟的社会基础。到1945年10月,全国约有盟员3000人,无党派盟员占70%以上。民盟总部组织委员会加强了对全盟组织工作的领导,在各地建立民盟地方组织,先后建立起云南省支部、四川省支部、重庆市支部、广东省支部、东南总支部、西北总支部和华北总支部等。
▲“特园”建于1931年,位于嘉陵江南岸,占地二亩余,结构谨严,布局典雅。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5年年底,经盟员蔡锐(蔡锐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游击战争牺牲)、王祥介绍,在国民党粤中师管区工作的陈宏文先后与广州和南方民盟组织领导云应龙取得联系。1946年1月,陈宏文从肇庆回到广州,被指定与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梁浩泉联系,共同参加斗争。当时,在兄弟图书公司、华商报及设在越华街的省盟机关先后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和封闭后,陈宏文接到云应龙通知,要他立刻填表入盟,离开广州,严守纪律,隐蔽身份,候命行动。同时,云应龙把他在香港通迅地址和暗语交给陈宏文。
1946年秋,陈宏文去香港面见云应龙,云应龙认为,蒋介石发动内战局势已定,战争的时间可能很长,有组织武装斗争的打算。云应龙让陈宏文在中山建立阵地,组织力量。云应龙分析,一是中山与澳门为邻,有较多回旋余地;二是中山有多支不同派系地方武装力量,其中必有可转民盟方向者;三是中山有个盟员,必要时才会联系,斗争激烈尖锐,自己人应当各自为战,了解越少越好;四是解放战争必胜,一定要有坚定信心,但要慎重。云应龙嘱咐陈宏文,没必要就不要来香港,香港特务很多。另外,通信暗号照旧。
陈宏文回到广州后,便请求粤中师管区幕僚首脑人物张泰华派他到中山工作。张泰华考虑陈宏文是他黄埔军校同学陈文杰的侄子,便同意了。
9月,陈宏文调到国民党中山团管区工作。人地生疏,无亲无故。他在偏僻之地租了住所,经初步了解情况后,决定打入当地私人办的《建中日报》。该报馆原是其旧友林凤翔创办,原为国民党《扫荡报》,实为中共地下党控制。陈宏文到中山时,报纸已经改组,林凤翔已回沙溪原乡居住。于是,陈通过投稿方式,先写散文,发表了,再写揭露国民党军队内部残酷斗争和腐败情况的长篇小说《行刑前后》,连载刊发了,吸引了不少读者。不久后,又写了一篇国民党通过通货膨胀来榨取民间钱财的论文,被加按语发表,给予了很高评价。接着张汝翱请陈宏文担任报社经济版编辑,并配一个经济新闻记者徐慕中做其助手。陈宏文以兼职形式进去工作后,认识了赖志衍,也就是云应龙所指的在中山的盟员。但组织上没通知接头,两人便各自工作,暗中互相照应。1947年初,《建中日报》聘请陈宏文为总编辑。在他的把关下,报纸的标题从未出现过“共匪”字样,对于解放军的胜利,利用商家私人电台提供的消息,先于各报刊发表。
▲肖伟原创作品《奔走国是关注民生》
陈宏文利用在《建中日报》的表现和影响,与社会知名人士联系。他辞去中山团管区职务,全力投入民盟工作。
当时,全国形势险峻。1947年3月7日,蒋介石强迫中共在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担任谈判联络工作的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全部撤退。中共代表撤退前,将房屋、财产全部交由民盟代管。民盟坚持在国统区进行公开、合法斗争,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极大仇恨,利用《中央日报》等公开提出否认民盟的“合法平等地位”,造舆论污蔑民盟“准备甘为中共之新的暴乱工具”。1947年4月,国民党宣布“改组”政府,拉拢民社党、青年党头目及某些无党派政客参加政府,宣称“三党宪政”。民盟坚决拒绝参加这样的政府,并发表声明揭露“三党宪政”实质。6月1日,国民党动用大批军警宪特,在全国十几个大城市,逮捕民盟等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进步师生,民盟盟员被捕100余人。杨伯恺、于邦齐、陈然、邓惠中、杜斌丞等众多盟员先后被捕、遇害。
▲云应龙与陈宏文的两次会面——民盟中山市委会原创作品《中山盟史故事连环画》
在这样的形势下,驻香港民盟广东省委委派龙劲夫前来中山,向陈宏文、赖志衍二人传达盟省委指示,先隐藏下来,积蓄力量,建立组织,进行秘密斗争。陈宏文、赖志衍二人利用自己身份在中山县当地开明人士和青年教师中进行活动。
1947年春,孙中山先生侄孙孙乾出任国民党中山县县长,邀请苏翰彦当社会科科长。当时苏翰彦不大愿意,把这事告诉中共香港地下党陈信才和民盟南方总支部叶春,陈信才说:“孙乾在当地可以看作一颗大树,到一定时间可以利用来乘凉。你到中山可以利用他作掩护,以便开展爱国运动,届时,党会派人和你联系。”行前介绍了一些当地好友同苏翰彦联系。
于是,苏翰彦答应了孙乾之请,并向他推荐了地下党员赵约文任中山县建设科长。两人任职后,不久与县立师范校长方志一、开明人士苏志雄等人相识,通过他们,逐步了解当地阶级斗争形势,开辟了同阶层人士联系的渠道。
当时,苏翰彦结识了中山县著名士绅、中山图书馆馆长郑彼岸,并通过他介绍认识了陈宏文与赖志衍。其后,苏翰彦的朋友李有杰也加入,四个人深入交往,观点一致,认为要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民盟组织,以迎接革命高潮到来。
(撰稿:张舒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