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历史方位,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中国民主同盟十三大即将召开这一时间节点,重温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回顾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难忘岁月,对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将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民盟中山市委会网站从今日起,开辟《中山民盟学堂》专栏,力求打造“线上中山民盟盟史馆”,广泛开展“学党史,温盟史,喜迎中共二十大”专题学习活动。
让我们一起以史为鉴、汲取智慧、踔厉奋发,为全市抢抓机遇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民盟力量,以思想政治建设新成效向中共二十大和民盟十三大献礼!敬请关注!
1947年前后,中山县国民党党棍郑冠英与地主武装头子结成一股势力,成为中山开展民主活动的最大障碍。这股势力与国民党中山县县政府及二区豪绅存在着狗咬狗的明争暗斗,在中共地下党帮助下,民盟组织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开展民主斗争。
▲发动打倒郑冠英的示威游行——民盟中山市委会原创作品《中山盟史故事连环画》
郑冠英当时任国民党中山县县党部书记长,他自恃上有国民党特务当靠山,下有地主武装势力撑腰,气焰十分嚣张。他把进步人士全部列为共产党横加迫害,勒索不遂后动辄扣以“红帽子”,其咄咄逼人之势危及孙乾治下的县政府。苏翰彦等趁机向孙乾进言:“你要稳住自己地位,非除掉郑冠英不可。”孙乾表示同意。不久后,利用黄色工会组织与郑冠英日益尖锐矛盾,鼓动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打倒郑冠英的示威游行。慑于强大的群众力量,郑冠英狼狈下台,自动辞职,由中山《建中日报》社长郑祖德接任。郑祖德自知力量单薄,与赖志衍又是老相识,便不敢公开对抗民主爱国力量。
在石岐,一部分豪绅为了与郑冠英抗衡,创办《开明日报》,后因资金困难,苏翰彦以国民党县政府要掌握舆论工具为由,建议孙乾接管过来。并介绍郑沧徽(中山民盟创建人之一)、李思明(中共地下党员)、赵约文出面请刘清勋(民盟建立后不久参加了民盟)任编辑。之后,苏翰彦推荐郑沧徽任社长,陈宏文任总编辑,基本上把报纸控制在手上。至此,中山县三个舆论阵地《建中日报》《开明日报》和《国民日报》,民盟已经控制两个。
▲《建中日报》、《开明报》
时值中山县临时参议会准备成立,选举议长,各派豪绅争夺议长之位,尤以当时地主武装头子袁带为甚,四处活动,大有志在必得之势。这时,中共地下党同志提示,如袁带当选,将会成为民主爱国力量发展的极大障碍,必须极力阻止。于是,苏翰彦向孙乾提出,如袁带上台,他的地位必受威胁。孙乾同意了苏翰彦的建议:一方面力促居住在广州的中山籍开明人士郑道实返回中山竞选议长,一方面说服县立师范校长方志一辞去参议员一职,让郑道实补上,而为其出任议长铺平道路。
其后,郑道实顺利当选议长。苏翰彦进一步与郑道实和郑彼岸建立秘密碰头会,定期商议如何使石岐和平解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这一期间,苏翰彦与郑沧徽、李有杰、陈宏文等已在石岐建立了一个定期的学习小组,秘密研讨筹建民盟组织事宜,并决定各自分头去找组织关系。出于保密要求,赖志衍没有直接参加活动,只由陈宏文和他单线联系。
这一时期,先后有港澳、粤北、南路等地100多人来中山,请苏翰彦帮助找工作,其中绝大多数是不满现实或受国民党迫害的进步青年,他们大多由苏翰彦介绍充任中小学教师。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参加了民盟。
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和斗争,为民盟在中山建立组织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从全国来看,1947年10月1日,国民党政府新闻局局长董显光宣布民盟是“中共之附庸”。23日,大批国民党特务包围和监视南京民盟总部。27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发言人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28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政府宣布民盟非法》的声明。
在上海的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史良、叶笃义等民盟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派黄炎培、叶笃义去南京,会同罗隆基与国民党政府谈判交涉,并吁请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出面斡旋。邵力子说:“民盟不成仁,便成义”。司徒雷登反劝民盟“光荣解散”。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张群威胁说:“民盟总部如不解散,各地干部将有700余人被捕,罗隆基也会有生命危险。”陈立夫指令民盟单方面发表由其事先起草、经国民党当局最后审定的公告,宣布解散。他警告黄炎培说:公告上的文字一个字也不许改动,否则即全部作废。叶笃义含着眼泪将公告交给等候的记者们。
民盟总部宣布解散后不久,组织委员会就重新开始工作。各地民盟组织和盟员在总部组织委员会指导下先后转入地下斗争。1947年11月,经沈钧儒和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商量,沈钧儒、章伯钧、周新民秘密从上海去香港,与已在那里的中央委员会合,酝酿恢复民盟总部。
在广东港澳地区,1948年3月,当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老同志彭中英和民盟南总及港九支部负责人之一的叶春得知苏翰彦在中山的情况时,便通知他到澳门去商量在中山和澳门建立民盟组织事宜。回来后,苏翰彦把会谈情况告知郑沧徽、李有杰和陈宏文,大家深受鼓舞。此时陈宏文已向苏翰彦公开盟员身份。于是,苏翰彦、李有杰和郑沧徽由彭中英和叶春作为入盟介绍人,正式办理了入盟手续。不久,港九支部派钟平来中山指导,成立了民盟澳门支部,活动地区包括中山县范围。经港九支部批准,任命彭中英为主任委员,苏翰彦为秘书,李有杰为组织委员,陈宏文为宣传委员,郑沧徽为联络委员。
民盟澳门支部成立后发展很快,在古镇、小榄和斗门等区镇成立小组,在八区(今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任教导主任的盟员黄立同该校盟员教师张逸农和黄柱等3人成立了民盟和风中学小组,开展活动。到1948年冬,民盟澳门支部已有盟员80多人,大部分是中小学教师,一部分为机关干部和中学生,并在有3人以上的地方建立小组,过严格的组织生活。盟员们普遍觉悟较高,他们迫切要求参加革命,又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这些都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