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赵晷湘:推进中山早日建成大湾区重要一极
赵晷湘:推进中山早日建成大湾区重要一极

发表时间:2018-12-25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5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中山早日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以树立“湾区意识”为引领,抢占发展先机

  早日把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中山要主动融入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正确的态度和理念就是要树立“湾区意识”。“湾区意识”要求我们在谋划未来中山发展(如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合作)时,不能局限于一个镇、一个区来考虑,也不能不局限于中山1800平方公里的视野来考虑,而应该扩展到整个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考虑。只有树立“湾区意识”,我们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跳出中山看中山”,从而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标准谋划推动新时代中山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湾区意识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湾区意识除了拓宽空间视野外,还必须包括以下五个意识:一是合作意识;二是担当意识;三是赶超意识;四是创新意识;五是效率意识。

 

以建设“三个高地”为抓手,提升城市地位

  “重要一极”凸显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地位。以建设“三个高地”为抓手,努力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健康科技产业高地、营商环境高地,既是提升中山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又是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重要一极的具体体现。

  一是要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高度集中广州、深圳和香港,而这些地区受制于土地等要素的约束,其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找到承接地。近年来,中山市从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打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推进九大市级产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山除了具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外,还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的土地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势。建议以提升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当前“一中心、四组团”和“特色小镇”建设为落脚点,以强化市级统筹,加快推进九大市级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精准定位,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中山落地,从而加快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

  二是要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科技产业高地。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础扎实,配套完善,是香港、深圳、广州健康科技产业外溢,企业谋求发展的最佳选择。建议中山抓住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将健康科技产业发展与健康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强化与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努力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科技产业高地。

  三是要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高地。成本低、效率高、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最大金字招牌。建议中山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为契机,以香港和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为标杆,以世行营商环境标准为关键指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国家、省推广的自贸区可复制制度创新文件和市 “十三五”规划为指引,发扬“敢为天下先”精神,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借力自贸区,强化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的对接,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的改革创新经验,积极承接自贸区辐射溢出。同时加强对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学习研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确保在营商环境竞争中,中山始终保持优势。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和示范效应,努力将中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高地。

 

以自强素质为保障,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主基调和重要保障。中山市要在立足合作的基础上,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与发展,就必须加快自我发展和率先发展,努力搞好自身经济的“强身健体”。加快中山自我发展和率先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挥区域经济中地缘优势的先决条件。目前,中山的“内畅外通”问题突出。以组团交通基础设施为例,几乎每个组团发展都不同程度存在交通拥堵问题,如南部组团内部交通连接不畅,对接中心城区和珠海、深中通道的路网欠发达;西北组团内七镇路网密度偏低,不仅内部连接不畅,与周边的佛山、江门的快速交通连接也不畅,对融入大湾区产生了极大的瓶颈。中山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就必须按照“内畅外通”的整体思路,一方面加大市内交通的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市内高效的交通疏散系统,强化我市对外来人员、货流和车辆的承接能力;另一方面,深化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门等湾区城市的交通网路对接,强化与周边枢纽机场联系,以构建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中山产业的竞争力。加强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合作,必须立足以产业合作为主体。随着区域合作的加强和深化,产业比较优势的作用将进一步突出,产业领域的竞争也将不断加剧。因此,中山要提高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中山产业的竞争力。当务之急是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领域,加快推进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要强化人才战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当前,中山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装备等高端项目落地,亟待补齐高层次人才的短板。同时,中山要借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摆脱要素驱动的路径依赖,也必须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当务之急是要从育才、引才和留才三个方面着力。在育才方面,关键是要大力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发展,因为本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相当大一部分会留在本地就业,因此应大力支持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代表的本地高等学校建设。在引才方面,关键是要强化服务人才、善待人才意识,抓好系列人才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好人才在落户、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要打造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和高端研发机构等人才载体。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中山日报)

文章分类: 建言献策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