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中学支部 雷雪云
人有三急,如厕第一。如厕问题,看起来登不了大雅之堂,折射的却是大的民生问题。长期以来,公厕一直是市政建设的重要部分,它既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中山商报》曾于2011年2月25日和2011年11月9日分别刊登过《公厕太少想“方便”不方便》和《偌大东区公厕不足10座》两篇文章反映老城区公厕分布不合理、新城区少公厕的问题。最近(2015年11月20日),该报刊登《主城区公厕难以满足市民要求,需求量大的新开发区公厕难见》一文再次反映市民希望多建设公厕的诉求。
以博爱路为例,这是连通沙溪、西区、石岐区、东区、火炬区的城市干线。从博爱一路到博爱七路,连绵二十多公里,两边高楼林立,人流密集,路上汽车川流不息。而公厕确实寥寥可数,一路走过,只有博爱一路加油站、博爱四路全民健身广场、名树园、紫马岭公园、鳌溪驿站、璟湖城麦当劳这几处有给市民提供方便的厕所。
中山路、悦来南路、城桂路也是公厕设置太少,市民如厕不便利。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广场、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新建小区等应将公厕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中。主要繁华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米;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米,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宜为750-1000米,新建居民区位300-500米。
因此,建议城区主干道多建公厕,市民和游客带来方便。
建议一:政府出资建公厕,免费向群众开放,责令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建议二:不宜建大型公厕的地方,设置环保移动公厕。
建议三:这些主干道两旁常有商场、酒店、机关事业单位等社会公厕资源,应进一步开放社会公厕,并有明确指引,让这些公厕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