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盟市委:关于“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推进社会和谐善治”的建议
盟市委:关于“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推进社会和谐善治”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2-07-26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377

民盟中山市委会

 

   新老中山人和谐相处、共融共进,是中山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社会和谐善治又是中山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新老中山人高度关注的民心工程。为此,民盟中山市委会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促进新老中山人共融共进中的作用。多年来,我市在破解新、老中山人的心理隔阂、身份障碍,进而全面构建新老中山人共融共进的大格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199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同是建设者”优秀外来员工和“十佳”外来员工表彰活动,受表彰者获许入户;1996年在全国率先增设外来员工担任市政协委员;近三年来,有近1.7万人和8000人通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分别取得入学资格和入户中山;为全市近2万名流动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等等。这些工作,毫无疑问提高了新中山人的政治、经济地位。但客观地说,对这些直接惠及新中山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新、老中山人较全面了解的并不多。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新老中山人共融共进中的作用。一是要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惠及新中山人的政策措施,如积分管理制度;二是要大力宣传报道新老中山人和谐相处、共融共进,特别是新中山人服务中山、热爱中山、快乐中山的先进典型;三是要大力宣传新老中山人和谐相处、共融共进的客观必然性,宣传新老中山人都是一家人的理念。

   二、利用全民修身的契机,促进新老中山人共融共进。一是要大力倡导以修身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与修身行动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用“修身”来统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在提升员工素质的同时,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家园感。二是要充分利用“修身学堂”这一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新老中山人融合主题宣讲活动。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300多所修身学堂。这些学堂,固然是推进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应该成为促进新老中山人共融共进的重要平台。各镇区一定要充分利用“修身学堂”这一载体,大力宣讲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的政策措施,宣讲新老中山人和谐相处、共融共进的先进典型,等等。三是要利用全民修身的契机,努力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任何人的劳动都值得尊重,尊重人的劳动,才会尊重付出劳动的人。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一个城市的劳动需求结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山工作,说明目前中山的产业结构需要他们。尽管他们的工作很简单、普通,但他们的劳动仍然值得全社会尊重。只有尊重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认同他们和热爱他们。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山被尊重,他们也一定会从内心深处尊重中山、认同中山和热爱中山。

   三、加强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是新老中山人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将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社会群体纳入公民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畅通外来务工人员合理利益诉求、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为此,有必要依托工青妇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新型社会组织。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有一个酝酿、发展的过程,前期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许多矛盾之所以“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就是因为没有在事发初期解决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主要应该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努力拓宽新老中山人反映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如板芙镇今年成立的全市首个群众联络站,由于有群众工作联络员主动入户倾听群众的诉求,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发挥了在全镇范围内“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工作站的作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三是要开展重要决策和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决策、上项目,固然要计算经济效益,但同时要注意计算社会成本;四是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作用。

   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社会和谐善治的有效途径。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也就有什么样的聚集人口。政府对产业类型、层次和产业链价值分工的选择,决定了这个城市的主要人口构成。我们一定要把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经济问题和社会和谐善治这一社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从更宽的视野去认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目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只能加快,不能松懈。

文章分类: 建言献策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