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制定“三旧”改造实施细则
“三旧”改造是今年我市最重要的经济工作之一。年初,我市提出今年内将完成1万亩改造任务。然而,半年多过去了,全市已经动工及完成前期工作的改造项目涉及面积仅3300多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三旧”改造实施细则,从而使“三旧”改造的利好政策难以落实。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市“三旧”改造工作,当务之急是要贯彻市政府《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最快速度出台实施细则,确保今年完成1万亩的改造任务。
二、平衡各方利益,建立“利益共同体”
“三旧”改造、尤其是大片区的旧城镇改造,需要巨额的资金,这就需要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财团参与投资,从而拓宽“三旧”改造的融资渠道。政府要着眼于大局和长远,敢于让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分发挥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的融资平台作用,特别要发挥好我市民资丰富的优势,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提高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如东莞出台的“三旧改造”详细细则,要求镇街将土地出让纯收益按不高于60%、不低于30%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珠海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则曾保证发展商有20%保底利润。
三、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佛山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支持和尊重基层以多种形式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了10多种改造模式和样本。东莞则推行了“第三方协商拆迁”模式: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出售拆迁经营权,由中标的第三方进行拆迁、安置、经营等工作,拆迁的补偿价格将由第三方的投资商或者开发商直接与被拆迁户谈判,补偿费用不再由政府决定,补偿标准参照周边房屋价格来确定。政府的角色顺势转换成了“协调者、监管者”,不再是“执行者”。我市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中山实际的改造模式,多角度、全方位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四、挖掘土地使用潜力,助推产业升级
伴随着旧产业迁出以及新产业崛起,原有以村、组为主导的乡村经济模式逐渐被更具全局观念、更有长远意识的都市型产业所替代。“三旧”改造已为中山的产业升级及城市布局描绘出相当美好的前景,我们要抓住“三旧”改造的机会,围绕“三个适宜”目标,调整优化好产业结构。在当前的“三旧”改造工作中,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等方面,需要有大局和长远的眼光,尽量避免因为缺乏前瞻性,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形成烂尾或新的“三旧”,从而成为明天改造的对象。在“三旧”改造中,可考虑与节能减排、城镇化建设、工业旅游、工业展览等相结合,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