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强基计划”等选拔培养政策,有效促进了高中阶段与高校之间的贯通培养,但在基础教育学段,如何更好地依托优质高中学校资源,对“英才”学生进行有效地“贯通”式培养,进而形成系统性、整体化育人模式,走出一条适合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英才”学生“贯通”培养之路,尚需作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中山在基础教育阶段关于“英才”“贯通”培养的现状还是对于“英才”的识别和个性化培养不足、学段壁垒影响“英才”持续培养、学段衔接的“生硬”,造成“英才”培养的资源浪费、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
为此,建议:
一、继续推进“集团校”模式,搭建“贯通”培养平台
继续大力推进“集团校”模式,坚持整体统筹和规划,从低学段的具体教学出发展开衔接教学,打破各学段之间的壁垒,形成“贯通”式培养体系。
(二)完善“英才”选育机制
制定合乎教育公平,又能够有效选拔“英才”的升学评选制度,将有学科特长、艺体特长的学生选拔出来,增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绿色升学通道。
(三)加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及核心课程开发
筹建能够教育“英才”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英才贯通培养的教育教学能力,搭建持续稳定的教师梯队,开发高水平的适合英才贯通培养的课程,实现长远有序发展。
(四)建构“英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路径
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来满足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相对应的个性化课程,及时做好跟踪,时时调整相关教育教学措施,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拔尖创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成长路径。
(五)引进优质高校资源入,形成共育机制
以纪中为例,定期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到“纪中讲堂”开讲,多措并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这样的举措值得大力推广,希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保障,从而吸引更多更优质的高校资源进入中山基础教育,共同进行“英才”培养。
(供稿:民盟市委办公室 编辑:科技一支部 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