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精选  >  【2021盟市委集体提案六】关于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中山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1盟市委集体提案六】关于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中山乡村振兴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1-02-20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1782

中山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

建议第125025号

内容:

2020年4月,我市召开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全市之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对落实市委市政府上述工作部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广东省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都将数字农业农村作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并从2020、2025、2035、本世纪末四个时间节点上,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第二,有利于加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市场供求信息等,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定制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也有利于改善农村设施条件,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有利于高水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数字技术可以将人、财、地等要素聚集起来,建立数字化乡村场景,开创乡村治理一屏管理新模式,助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有利于解决乡村教育、医疗等痛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二、问题与差距

  第一,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民众认为基站辐射影响健康、有碍周边景观等,导致选址难、建设难,新建站点进度滞后。部分乡村治理仍为传统管理模式,乡村数字化延展还是空白,服务效能不高,治理决策科学性有待提升。

  第二,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畜牧业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市农贸产品单一且产量不高,农产品电商规模偏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滞后。尤其是畜牧业智能化不足,动物疾病疫情精准诊断、预警、防控等不够完善,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养殖规模不断收缩,畜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仅为9%,特别是生猪养殖下降幅度较大。

  第三,信息惠民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人才保障与支撑有待加强。有些乡村还没有建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各种便民信息不能及时获得。乡村垃圾、污水、公厕、防灾减灾等信息化系统有待完善。数字化人才支撑乏力,据第五次农业普查,我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未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合计高达45.7%,比全省高出12个百分点。

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发展规划

  加强领导,出台规划。全面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数字乡村建设摆在乡村振兴重要位置,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出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发展评价,提升发展水平。

  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发改局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到位、运作高效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各镇区要将数字乡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好组织推动和督促检查。

  (二)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5G建设进度。加快落实《中山市移动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19-2035)》,按进度如期完成5G基站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

  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对网络质量较差及村民需求较高的自然村,优先进行FTTH改造,提高网络质量。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与5G网络融合建设,形成“广电+”生态。

  (三)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重点,建设一批5G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如东升脆肉鲩智慧水产示范区、五桂山智慧农业休闲示范区,等等。

  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粤省事”与电商平台连接通道,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乡村公共安全治理数字化建设。利用视频监控互联网和前端治安监控摄像头,建立村-镇公共安全智慧乡村警务体系,提高治安防控管理效率。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健全党员信息数据库,建立网上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党务管理信息化和党建创新发展。

  推进“互联网+村务治理”建设。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公开透明,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利用村务治理互联网平台,拓宽村民参与渠道,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积极性,树立乡村道德标杆,引领乡村德治。

  (五)深化乡村信息惠民服务

  完善乡村资源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通过布设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形成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利用“放管服”政策红利,梳理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民生保障等事项,打造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联合教育、医疗、通讯等相关部门,搭建乡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信息。

  加强“互联网+环境监测”可视化建设。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可视化设备,完善村庄全域垃圾、污水、公厕、河流水质等实施监控,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加大公共安全事件治理数字化建设,按需增设智慧养老、危房监测、雨水监测等模块,提高农村应急救灾能力。

  (六)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完善文化平台和基地建设。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宣传地方民俗特色,弘扬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博物馆。

  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宣传。明确数字农村建设工作中意识形态教育标准和要求,倡导追求核心价值,宣传实践导向。通过互联网加强网络巡查监督,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文化的网络传播。

  (七)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高等院校大力引进5G领域高级人才,建立创新团队和工程中心。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开设5G相关课程和讲座,培育数字化人才。制定信息产业人才引进政策,把5G行业重点工种岗位纳入《中山市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文章分类: 提案精选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