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精选  >  【2019盟市委集体提案二】关于加强中山侨房建筑保护开发的建议
【2019盟市委集体提案二】关于加强中山侨房建筑保护开发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9-03-01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626

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

第123043号

分类:科教文卫    子分类:文化

承办单位:城市更新局,自然资源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统战部

内容:

  加强侨房建筑保护开发,对于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基因,留住市民乡愁,推动中山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精神意义。

  一、保护开发中山侨房建筑意义重大

  中山是世界闻名的侨乡,目前共有80多万中山侨胞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西交融、开放创新的华侨文化已经成为中山城市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散布在中山各地的侨房建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也见证着香山华侨海外奋斗的峥嵘岁月,更折射出当年香山华侨对家乡沧桑巨变的推动和影响,是保护传承岭南文化、华侨文化、香山文化、商业文化重要的实物留存。

  中山现有侨房建筑近3000座,主要分布在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南区、沙溪镇、南朗镇等地,主要型制为骑楼、碉楼以及民居等建筑类型,其中以南区的侨房最为集中,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古村落。碉楼形式建筑是侨房格局的典型代表,全市的碉楼数量149座,仅次于江门开平。中式廊房与西式外廊风格结合的骑楼是岭南地区所独有,在中山较为常见。

  二、中山侨房建筑保护开发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1.侨房建筑实体损毁严重。中山侨房大多数兴建于民国期间,但是大部分大门紧锁、年久失修。其中几百间严重荒废、蛀蚀、剥落甚至倒塌,处于危房或濒临危房的状态。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近年来还多次发生致人伤亡事故,成为安全隐患的“定时炸弹”。

  2.侨房建筑“空心化”情况严重。中山现有侨房建筑空置率达到74%,无代理人的有1000余间。业主大多已移居海外,偶尔回乡探望,仅为慰藉乡愁。“人去楼空”,产权转移到侨三代、侨四代手里,他们对祖屋的感情相对并不深厚,缺乏修缮养护的积极性。政府修缮、管理经常受困于法规限制和物权问题。

  3.侨房建筑保育体系尚未成型。全市在保护开发上多头管理,缺乏整体的保育体系,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承载力不足,特别是对比较连片的特色侨房建筑群缺乏整体保护方案。部分镇区已完成保护规划的制定,部分镇区仍未列入议事日程,保护规划的制定标准也大相径庭。

  4.侨房建筑承载的华侨文化遗产面临断层危险。全市对侨房建筑的保育宣传力度不足,社会各界对华侨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侨房承载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认识不足,特别是村民群众保护意识淡薄。

  三、中山侨房建筑保护开发的现有举措

  近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古村落的认识不断增强,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联等单位以及各镇区,均在侨房建筑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经广东省文联认定,我市7个古村落于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作为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侨房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市文联组织相关部门和镇区召开了中山市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会议,并对7个省级古村落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市自然资源局通过两次大规模的调研,共评定历史建筑557座,设立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及定期监督检查,并通过测量、绘制及文化研究等方式结合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开展文化遗产的宣传。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对558处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并公布,对我市古村落、古建筑在原有标志牌的基础上增加安装说明牌,对郑观应等名人故居进行了调研和修葺工作。通过“周末去哪儿”“发现中山之旅”等旅游推介、考察活动等,把侨房文旅产品融入中山特色旅游,使其成为各条旅游观光线路中文化内涵丰富、体验功能较强的亮点元素。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师生开展“寻•展古村落”中山侨房与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项目,以考察、发掘、绘制、绘画、宣传等方式收集、创作、展示作品,为侨房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吸引各界人士投入到古村落侨房保护的行列。

办法:

  保护开发好侨房建筑,不仅是对历史建筑、雕塑、绘画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不断丰富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精神内涵,打造全世界华人精神家园至关重要的工作。接下来,建议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重点开展中山历史名人故居及特色连片侨房建筑及其资料、文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侨房建筑和相关文物的普查挖掘、保护传承。为此,我们建议:

  一、筹划成立侨房建筑保育委员会。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统筹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农业局、财政局、市文联和有关镇区等作为保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全市侨房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集体讨论决策。

  二、制定出台侨房建筑保护规划方案。邀请省、市及高校侨房建筑保护方面专家,联合镇文化部门和民俗界人士共同研究制定完善的保护利用规划。牢固树立“保护第一,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的理念,注重对侨房建筑的活态传承,防止过度的开发利用,寻找适合中山的侨房建筑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

  三、统筹用好侨房建筑保育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中山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的作用,统筹利用上级政府补贴、财政安排、社会捐赠、公有历史建筑转让出租及其它依法筹集的资金。将侨房建筑修复工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范围,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多渠道筹措保护修复资金,实现资金投入的综合平衡和动态平衡。

  四、加强侨乡文化和华侨文化的研究宣传。以古村落为依托,以民俗和山水为载体,以香山文化、侨商文化、岭南美食文化等为灵魂,开展古村落、侨房建筑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侨房建筑系列深度采风创作,引导广大文艺家积极创作专题文艺作品,不断提升侨乡的知名度。举办侨房建筑主题文化活动,不断增加市民群众对侨房建筑的保护意识,共同为提升侨房建筑保育、传承华侨文化多出点子、多作贡献。

 

文章分类: 提案精选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