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委员会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
(案号115050)
【内容】
科学文化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对人们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科学馆是我国面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基础设施。通过展览、培训、实验、影视播放、报告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易于参与、接受的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先进文化,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原市科学馆位于市图书馆西侧,是由市政府投资,市荣誉市民蔡继有先生捐资一仟万港元,于1992年6月动工兴建,1994年11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根据市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通知[2013]7号文件,我市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于2012年底拆除了科学馆,图书馆及科学馆的用地与兴中园整合用以建设市图书馆,而被拆除的科学馆则需另外选址复建。
一、珠三角周边城市科学馆建设的情况
广州市科技人员密集,科技展馆较多,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有包括广东科学中心、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等场馆。其中,广东科学中心是省委、省政府批准兴建的大型科学活动场所,既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科技成果与技术产品展示、推广、交易以及学术交流的综合平台。该馆坐落于广州市大学城,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自2008年9月26日建成开放以来,设有儿童天地、飞天之梦、感知与思维等9个常设主题展区;配备有三维巨幕、四维、球幕、虚拟航行4座科技影院;户外科学探索乐园更是拥有8万平方米人工湖、60多个经典科学展品,培植有2000多种岭南特色植物,是深受公众喜爱的科学乐园。目前,广东科学中心正在筹划开展的二期建设,将围绕“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力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科技成就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
在珠三角周边城市群中,东莞科技馆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套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该馆于1994年10月落成,馆内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展示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开馆20年来,东莞科学馆现逐渐发展成为东莞市集科普展览与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休闲娱乐与学习于一体的重要活动场所。通过馆内设备的升级换代、服务理念的更新,目前馆内已拥有先进的体验式展览设备,常年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与科技活动,较好地满足和提升了东莞市民的科学素质。曾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二部授予“东莞科学馆天文科普基地”荣誉称号。
佛山科学馆目前处于搬迁过渡阶段。2015年7月,佛山科学馆停止对外开放,计划在顺德区乐从镇建设新馆并整体搬迁,新馆已经于2015年10月对外试开馆。佛山科学馆始建于1985年,迄今为止已逾30年,曾于2001年进行过改建。改建后的科学馆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宗旨,是佛山市广大群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馆内设置四个常设展览区,包括儿童天地、生命科学展区、信息科学展区和智慧天地;设置了采用4D影视特技处理的4D影院;配备有一流的天象馆、以及功能先进的学术报告厅、科普培训室和电脑室。2009年,该馆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由中山周边珠三角城市科学馆的情况调查可以发现,珠三角各个城市都较为重视科学馆的建设,中山本已经落后于周边城市,再加上旧馆拆除,新馆迟迟未能复建,使得我市在这一领域的排名与一贯在珠三角城市群的排名不相称。
二、科学馆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根据2015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显示, 2007年、2009年及2015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2.27%、3.27%、6.2%,中山市在国内城市中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高的城市。但是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一些城市已经超过17%的比例还有相当的距离。
2、落实“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中山市科学馆已列入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根据规划的初步意向,这么大型的展馆,建设周期至少要3年的时间,还要准备、收集各种展品。2016年就是“十三五”的第一年,至今还未开展前期工作,将对整个“十三五”计划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压力。
3、是中山通过文明城市复评的需要。中山市是首批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之一。在1995年开始的近20年中,中山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和美家园,成效显著,成为了加强社会治理的成功案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而科学馆也是文明城市评分标准中的一项,如没有科学馆,相关分数将丢失,对中山文明城市的复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4、是带动新城建设的需要。由于科学馆的建设需要至少几十亩的土地,在中心城区成熟地带很难提供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新科学馆必定要建设在城市新区。而公共服务设施导向开发(SOD)是政府常用的重要开发引导模式。即通过完善大型公共设施的配置,为物质生产、流通等创造条件,提升新区功能,进而带动城市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不少城市在新城建设中,借鉴这一开发理念,充分发挥科学馆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导向性作用,引导新区功能和用地开发的有序拓展,从而促进城市新区职能和形象品质的全面提升。例如重庆科学馆、沈阳科学宫、黑龙江省科学馆。
【建议】
1、尽快成立新中山科学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
新科学馆的建设将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如发改局、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应尽快成立新中山科学馆筹建工作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筹建前期有关工作,主动联系协调有关部门、专家进一步论证建设方案。统筹工作职责、明确时间进度,严格依据《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结合我市人口规模、按照规模适中、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让新科学馆成为现代化的科技场馆设施,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尽快完成新科学馆建设选址工作
新科学馆的建设选址,长期以来成为制约新科学馆建设的突出问题。我市在2014年初步确定市科学馆选址方案,但这一方案并未正式通过。2015年,科学馆项目建设也因选址不能确认而无实质性进展。重提新科学馆建设,选址的确认成为关键的问题,应尽快予以确定。
新科学馆应建于城市交通便捷的地段,方便人们学习参观;考虑到科学馆的主要使用人群为青少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科学馆应尽量靠近市中心,便于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为以后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奠定基础。
3、组织开展好《中山市科学馆建设方案论证》、《中山市科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早日动工建设,确保新科学馆作为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能够如期完成。
4、新科学馆内可设立中山科技创新成果展览馆。中山是一个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有动力且有诉求展示其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山美居”和“一镇一品”在国内乃至全球闻名,其中包含了不少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如华帝燃具、明阳风电、新光源、小家电等。新科学馆可设立人居展厅,一来是展示本地优质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平台,二来PPP模式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PPP即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指政府与私人机构为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一方面能够不断有新的展示,丰富科学馆的展出内容,同时也可以解决科学馆建设和运营中的部分经费问题。
5、多方筹资,确保投入。科学馆建设是公益性项目,需由政府主导投资和建设。市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筹建科学馆的前期费用。项目开工后,根据总投入及我市财力、工程进度,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建设经费正常投入使用。
另外,我们还需积极争取国家、省的相关经费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企业集团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确保新科学馆的建设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