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精选  >  【2015集体提案五】关于尽快异地扩建杨仙逸中学的建议
【2015集体提案五】关于尽快异地扩建杨仙逸中学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5-04-01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505

中山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

第114099号

 

【内容】

 

   一、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交通环境复杂。杨仙逸中学地处城中村,校门口仅有一条狭窄的两车道,而且只能单向进出。同时,周边店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和摩托车占道载客现象特别严重,使本就狭窄的道路不堪重负。特别是上学放学高峰期,经常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甚至导致师生上课迟到。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另外,学校紧邻中山二路,是中山市内的主要干道,也是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道路。这条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快,给学生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如果今后在原地建学生宿舍,周六、周日大量家长接送车辆只能通过中山二路进出,必将导致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区主干道-中山路严重堵塞。消防车等稍大型的车辆都无法进出,一旦发生火灾,情况将不堪设想。

   (2)治安环境复杂。由于杨仙逸中学周边各种店铺、出租屋林立,居民良莠不齐,治安形势比较严峻。贩卖盗版光碟的、小偷小摸的、专门以学生为对象抢劫敲诈勒索的、站街女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存在很大的治安安全隐患。

   二、学校办学条件严重滞后,无法达到现代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必将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

   (1)没有标准的运动场、体育馆和容纳一个年级的阶梯室。每年学校的运动会都要在外租借场地,学生大课间无法开展,学生广播操也只能分布在学校各个角落进行,极不利于学生文艺体育活动的开展。由于校园面积很小,即使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没有地方建教育教学必需的功能场馆。

   (2)《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明确规定:36个班以上的高级中学要配备4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一块,篮球场3块,排球场3块,器械体操区3块(200平方米);教室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12平方米,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即使按学校目前36个班的招生规模,总人数1944人计算,各项指标均未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检查组的专家明确指出,仙中的硬件设施远未达到标准。

   (3)没有学生宿舍。杨仙逸中学目前是中山市唯一一所完全走读的普通高中。近1800名学生来自于城区和各乡镇。由于学校没有学生宿舍,路途较远及附近镇区的学生要么每天早上很早出发来学校,晚修后很晚才能回家;要么就只能在学校附近租住民房。既不利于学校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安全与发展。特别是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仙中学生的境况实在令人揪心。

   (4)没有专门的学生饭堂。学校现仅有一个和课室混建在一起的小型简易就餐点,只能容纳近300人就餐,大部分学生只能外出在学校周边小食店用餐,不但卫生条件极差,而且学校和老师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动向,容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

   三、中山市普通高中学位不足需要杨仙逸中学迁建扩容。

    (1)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山市正在统筹高中办学,以期达到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2014年,杨仙逸中学已收归中山市直属,根据市教育局的预测,未来几年全市普高将增加学位近5000个,而目前几所大校招生人数已达饱和。杨仙逸中学借异地扩建之机,完全可以很好地满足市民对普通高中优质学位的需求。在历史上,市一中、侨中高中部都曾经在老城区,2000年前后异地扩建后,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当时中山教育发展的需要。

   (2)从历史来看,杨仙逸中学是仙逸将军夫人程度纯女士受孙中山先生嘱托而建立的一所学校,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建校至今已90个年头。杨氏家族一门三代热爱祖国,矢志革命,其舍财为国、以身许国的精神令人钦佩。尤其是他的后人散尽家财兴办杨仙逸中学的壮举,亦为世人所敬仰。曾经的杨仙逸中学,在中山的教育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发展仙中,振兴仙中不但是对报国兴学优良传统的最好继承,也是中山历届校友以及全体师生的殷切期盼。

 

 

 

建议:

   一、关于选址。建议将新校址设于南区,主要理由如下:

   (1)作为中山主城区之一的南区与发展相对成熟的石岐区、东区、西区相比,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目前,南区的新兴楼盘如万科、恒大、越秀星汇云锦、中澳滨河湾、悦盈新城等项目已呈抱团之势,然而南区的学校布局明显与新兴社区的形成不相匹配。将新校址设于南区,有利于调整我市学校布局不均的现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区域的商贸发展。

   (2)目前,南区城市建设用地相对其他区域而言较为充分。扩建后杨仙逸中学若设7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3800多人。以高中生均总面积(含校舍、绿化、运动等用地面积)40平方米标准计算,新建校址总建筑面积至少需达到200亩以上。鉴于目前中山城市发展现状,将杨仙逸中学新址设于南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3)从南区地理位置看,将新址设于此,不需要大面积搬迁民居,也不会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4)杨仙逸中学是为纪念杨仙逸将军而建的一所纪念性中学。而南区北台村是杨仙逸将军的故居所在。因此,将杨仙逸中学新址设在南区,有利于提升南区的文化知名度,对于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传播将军后人热心教育的公益精神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关于经费。

   (1)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中山市作为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市,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育投入。值此全市统筹发展高中教育之际,市委、市政府理应在全市学校的合理布局以及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2)争取社会力量集资办学。在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可争取如学校杰出校友、企业及其他热心公益的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3)土地置换的设想。杨仙逸中学旧址地处中山二路,紧邻京华商圈,与繁华的利和广场仅咫尺之遥。因此,该旧址本身即具备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如能将仙中旧址变现,新校建设的成本将大为降低。

   综上所述,建议市委市政府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中山长远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尽快实施将杨仙逸中学异地扩建。

文章分类: 提案精选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