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未来中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大力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要着力突破中山产业转型升级瓶颈。众所周知,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有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支撑,而项目的落地又必须有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做基础。近年来,我市一些镇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曾先后遇到了有项目没资源(如土地),或有资源没项目的双重瓶颈(资源瓶颈与项目瓶颈)。要顺利突破这种尴尬的双重瓶颈,当务之急就是突破行政区域的藩篱,大力加强镇区经济合作。因为只有加强镇区经济合作,才能站在全市统一的高度,实现项目、产业、土地、空间的统一部署,才能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上制定中山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事实上,目前中山已有少部分镇区正在开展经济合作,如开发区与南朗、南头与阜沙两个经济协作区的建立。但相对中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而言,中山目前的镇区经济合作仍存在合作范围小、合作力度低、合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镇区经济合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镇区经济行为,而是一个事关中山产业布局是否合理、产业转型升级是否顺利推进的全市域经济行为。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加强政府对镇区经济合作的引导与支持的建议:
1、抓紧出台引导与支持镇区经济合作的相关政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切实从用地、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协作重大项目立项与合作建设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与支持镇区开展经济合作。
2、加强对镇区经济合作的组织领导。镇区经济合作作为全市域经济行为,客观上要求突破行政区域的藩篱,从全市的角度一盘棋考虑,做好产业布局和规划。因此,要确保镇区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切实加强镇区经济合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市政府设立镇区经济合作协调机构(如“镇区经济合作领导小组” ),协调解决在镇区经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GDP考核、税费分配、管理权责等方面的利益矛盾,以统筹镇区经济合作的开展。
3、尽快设立镇区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镇区经济合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市域经济行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和思考。因此,尽快设立镇区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对于我们准确把握镇区经济合作的具体模式、增强相关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疑具有非常凸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建议市政府高度关注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开发区与南朗、南头与阜沙两个经济协作区,并挑选其中之一作为全市镇区经济合作的示范区,着力从体制环境、资源整合、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引导。
4、尽快制定镇区经济合作发展规划。加强镇区经济合作,必须有一个全市性的发展规划作指引。市政府应在详细调查研究、从而充分掌握各镇区资源优劣势、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已出台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和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全面具体地制定我市镇区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当务之急是要尽早规划镇区经济合作产业发展集聚带,以便对产业发展用地作出相应的规划控制和安排。
(提案人、撰写人:中山学院支部 赵晷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