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尤其是大量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步入晚年,老年人独居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陪伴和关怀,他们的身体康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现实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而由于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他们的子女往往因工作繁忙而无时间和精力在家整日陪伴和照看。在此背景下,广大老年人对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与此相应,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就越来越迫切和重要。但是,我市在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的认识还不到位。只把养老服务机构性质定位于纯福利性、公益性和微利性,片面地认为发展养老产业与发展社会福利相悖,或是把养老产业等同于养老行业、养老事业,没有真正认识到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扶持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有些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导致社会投入养老服务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培育与发展严重滞后。二是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和家庭小型化,逐年递增的“空巢”家庭、高龄化和患病的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市市区养老服务机构十分有限,真正符合条件、够规模的私家养老服务场所不多,难以满足老年人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较低。我市养老服务现有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偏低,养老服务经验较为匮乏,加之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及严格的准入标准,养老服务始终处于低水平运行,服务质量难以快速提升,影响了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四是养老服务场所条件差、设施不足。绝大多数养老服务场所只注重入住老年人的生活料理,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加之硬件设施不足、简陋、活动空间狭小,有的还很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服务市场需求。 为了迅速解决我市在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而大力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产业,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产业化认识,积极营造社会养老服务良好氛围。要从改善和优化社会养老服务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和促进和谐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大力宣传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让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深入人心,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好感。同时,应对新时期养老服务有一种新思维、新理念,要认识到其不仅是一项带有福利性、公益性事业,更是一项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商业潜能的“朝阳产业”,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要注重学习借鉴外省市或国外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便于掌握和执行的各类服务项目的行业标准,建立健全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规定、细则和制度。不断探索贯彻落实相关规定、细则和制度的有效办法,建立起为老年人服务的法律援助网络,设立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工作机构,加强法律监督和行业管理,做好跟踪服务,确保养老服务产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3、积极拓宽养老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增强养老机构的发展潜力。探索将具备条件、够规模的养老机构办成老年大学的养老模式,提供集老年人学习、医疗、娱乐、食宿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既“老有所养”又“老有所学”。将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推行“朝至夕归”的日托式养老模式,开设老年人托管、康复服务、文体娱乐等设施,为机构养老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依托社区平台,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创造老年人居家就近养老的多种服务方式,处处为老年人解决应急事宜,从而增强养老机构的发展潜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
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把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与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有一定专业水准和素养的人员开发养老服务产业,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队伍;对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家政服务、康复护理、营养、心理、老年产品开发等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帮助他们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为发展养老产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5、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和优化养老服务环境。要出台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办法,支持和推动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逐年从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适当给予养老服务机构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以此调动其积极性,推动我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取得更大的进展。
(提案人:中山学院支部 赵晷湘
撰写人:杨仙逸中学支部 陈柏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