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随着中山公交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重大调整改革,中山整个公交形象实现了华丽转身,公交系统更加富有现代、绿色、人文气息,整个城市也为此而喜气洋洋!然而,通过调研发现仍有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路线设置仍有不合理处。大型的公共场所,比如医院、超市、广场、学校附近的公交线路仍然供不应求,表现为班次不够、误点频繁、市民等待时间长以及夜班车太少,此类问题导致夜归的打工族及走读学校的学生,拼命赶时间搭尾班车有时也无法搭上,往往出现如此景况:大家在公交车上挤得水泄不通充当“沙丁鱼”,赶不及六点钟或九点钟尾班车的人望洋兴叹。留意这些“夜归人”很多是弱势群体,其中包括那些走读的高中生,他们经济能力不可能承受得了天天“打的”,唯有申请免晚修又或晚修一半匆匆回家。这些是关注民生、建设“和美家园”的中山市一大憾事。
二、外来老人无法享受免费搭乘公交车的优惠政策。按公交公司的政策,非本市常住户口不能办理老年人IC卡。这里不妨举个例子。家住三乡的市民高先生反映,今年已经78岁的他是一名退休老战士,祖籍山西,在中山定居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前些日子想在中山办理一张老年人的乘车卡,可是公交公司以不是中山户口为由没同意,高先生既生气又想不通,“为什么中山的外来老人就无法享受免费政策呢?我之前待过的几个城市,老年人都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到了中山为什么无法享受呢?我有些想不通。”据悉,2005年8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已经明确了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没有户籍限制。但条例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老年人乘坐交通工具的优惠。 对于长期居住在市内的老人没有自己的“老年人优待证”,许多市民表示不能理解。
三、司乘人员服务意识欠佳。公交司机由于工作特性,其长期承载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运输职责,工作强度非常大。加上我市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很多公交车司机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同时,由于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责任大,使很多公交司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焦虑症。故而,公交车司机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心理疏导倘若得不到政府持续有效的关注,公交司机脾气大、火药味十足的状态恐怕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
四、引导市民排队上车的措施尚付阙如。公交车来了,一窝蜂挤上去,“勇”者固然胜,也有很多人被挤到一边。“有时并不是大家不想排队,而是不知道在哪里排。”一些站点既没有人员引导,也没有标明排队处,排队上车的宣传字句也一概看不见。
五、发车时间缺乏弹性设置。公交车每年春运期间或每天上下班高峰,没有看见加强配置的弹性安排。加强配置的不仅仅是增加班次,还应该包括在车辆密集的繁华路段高峰时间对电动车和三轮车的限制等等。尤其是三轮客运车,速度慢,体积大,运载力量极为有限,在旧城区造成很大妨碍,对之不作限时限路段,恐怕体现不出“公交车优先”的理念。
六、站台(牌)设计样式单调。公交站台(牌)是城市公交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形象。我市的公交站(牌)建设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城市的发展状况及市民的出行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在站台(牌)的布局、外观、材料使用等方面均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没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七、噪音滋扰民居。交通要道附近的民居深受噪音滋扰,如南外环路附近的新兴小区由于位于主干道旁,受噪音滋扰甚深。
办 法
一、继续加大大型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学校的公交投入,适当增加班次,尽量延长夜班车时间,比如将六点钟收车、九点钟收车改为十一点钟收车。
二、对外来户籍老人实施免费搭乘公交车的优惠政策。
三、继续关注公交司机的收入、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可以考虑多点接纳女公交司机。
四、在站前划等车线,加强对乘客排队上车的引导。
五、加强对春运及上下班高峰的应对机制,并实行车辆密集的繁华路段高峰时间对电动车和三轮车的限制。
六、大力宣传公交系统的文明服务形象,加强公交系统的公信力,加强教育市民对公交系统的支持。
七、在贴近民居的路段,对过往车辆试行限时通行、限速通行;
八、可以学习苏州、扬州的经验,根据我市景色特点,采用古色古香造型,例如,可建设有中山先生故居特色的站台,从而彰显我市的文化内涵。
(提案人:杨仙逸中学支部 王金成
撰写人:杨仙逸中学支部 赵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