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精选  >  关于充分发挥博览中心作用 打造中山会展品牌的建议
关于充分发挥博览中心作用 打造中山会展品牌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3-02-22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411

理  由  

 

   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商贸交易、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引擎,除直接促进与搭建供需信息平台外,对其他服务业,如交通、食宿、通讯、宾馆等也都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此外,会展业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典型的如义乌的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号称“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一年要办三十多个展览会,使义乌成了国际上知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中山有市博览中心、火炬区国际会展中心、古镇国际灯都会、黄圃国际会展中心等专业展馆,主要的展会有中国淋浴房产业展、中国国际游艺博览交易会、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博览会、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等。其中市博览中心是中山市政府为大力推动会展业发展,解决中山会展中心欠缺并限制了中山会展业发展的实际而兴建的,是中山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会展中心,中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览会及会议大部分在此举办。经过几年的正式运营,博览中心的知名度及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已连续两年被国家商务部下属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评为“中国十佳品牌会展中心”,已成为中山会展的品牌。

   但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市博览中心的优势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山会展业的发展:

   一、缺乏龙头和品牌展会,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

   打造国家级品牌龙头展会是展会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中山目前的展览会规模偏小,国际参展比重小,专业观众、特别是来自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区的专业观众数量少,基本上还属于国内区域性展览会的水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龙头展会。

   中山办展的主体基本上是政府部门,基本上没有具备组织举办国际性专业展览会能力的民营机构,会展业行业协会也还没有成立,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不少当地参展商是因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参展的,企业主动参展热情不高。对高质量的专业观众的邀请和组织力度不够,层次品味不高,影响力不大,周边辐射能力弱,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二、多头办展和重复办展现象突出

   专业镇经济突出是中山市的重要特征,各镇区也认识到会展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积极办展,如小榄五金展、黄圃食品展、大涌红木家私展等。这些展会,对推动消费、提升知名度,促进产业集聚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举办方众多,彼此缺乏沟通协商和统筹规划,造成定位不准,重复办展,导致会展同质化和展馆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同一内容的展会过多过滥,造成观众观展疲劳,影响展会质量,也导致展会影响力不强、知名度不高和专业性不强,使专业展馆的使用率大打折。目前,除博览中心综合展示厅出租率达40%左右,其它专业展馆使用率不到10%。

   三、会展专业人才匮乏

   会展业快速发展必须有足够合格的会展专业人才来支撑。目前中的会展专业人才还相当缺乏,缺乏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薪金、福利方面与大城市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加上没有大的会展运营主体,会展会和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发展前景,精通招展、参展、经营、运输、布展、外语等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因此,如何有效地引进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办  法

 

   一、有效整合全市会展资源,将博览中心打造成中山会展龙头

   与广州、深圳相比,中山作为二线城市要推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扶持发展。目前对中山来说,无论从外部条件如博览中心城市中心区位条件,还是从博览中心具备综合展览厅、常年展示厅、会议中心、活动广场设施齐全;或是从软件条件如博览中心已有会展基础以及优良管理团队方面,市博览中心成为中山核心展馆是不争的事实,完全有条件将其打造成中山会展龙头。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中山会展产业发展的领导,有效整合全市会展资源,强化对博览中心运行的管理与扶持,对影响中山全局的原分散在各镇区的会展活动,放到博览中心举办并给予资金补贴,通过资金手段引导有效资源集中使用,从形象和效益上提升这些展会。特别对有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展会,政府要加强培植和前期资金投入,加大对博览中心周边功能区的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包括餐饮、娱乐、购物等,与展馆形成互动。

   二、明确政府职能定位,鼓励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

   鉴于博览中心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政府除了建设投资外,还应继续为博览中心日常的运营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因为单靠博览中心的场馆租赁收入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营。特别是中山会展业还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政府更应重视正常运营的博览中心带来的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继续给予博览中心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扶持。

   对于大多数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都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由政府直接去办展。恰恰相反,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政策支持,至于展会的具体运作,其主体应该是专业的民营机构,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进行,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因为只有这些专业的展览公司,才真正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才能有效调动企业参展的积极性,提高展会质量和水平。比如近两年,中山游博会和红木家具展,由于引进了专业的展览公司作为承办单位,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此,政府应注重培养、扶持本市的民营会展企业,同时引进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展会业发达的展览公司。

   三、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引进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政府应组织倡导成立中山会展业协会,鼓励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可以将中山现有的茶叶展、车展、书展等受群众欢迎的展销会加强管理和引导,提升档次,将分散的展会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展会的专业运作能力,有效防止和消除多头与重复办展现象。对一些镇区规模小、设备陈旧和不适宜举办展览的场馆应退出或关停并转,或改为其他商业用途。

   建议实施人才引进和培训战略,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还可借助国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科研教育基地,为中山的会展业输送合格人才。

   四、扩大展会层次和规模,提高展馆利用率

   常年展是一种将展示与一般性的市场模式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提高常年展的效用,对提高展馆使用率,推广中山特色产品,创造市场交易,提高中山展会名气,都有益处。

   博览中心可以将旅游、节庆、赛事等与展览结合起来,承办各类会议、活动,打造休闲中心,汇集人气,同时与旅游局合作,作为旅游点,扩大知名度,增加常年展的人流量和交易量,刺激消费。

   五、加强文化内涵渗透,整合和和培育龙头展会

   一个城市会展业的特色其实就是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会展活动中的体现,努力探求中山市会展业特色,融入中山文化内涵,就可以使其发挥所长,更具特色和竞争力。这就需要发挥创意,密切关注并加强培植文化创意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展会,使之成为新型会展品牌和新的会展产业增长点。如举办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并将中山的“飘色”“咸水歌”等图片和歌舞类的表演形式融合进来,逐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兼具中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展会。

   中山专业展会目前“题材多,内容少”,为了取得更大的影响力,提升中山展会品牌价值,应该以行业中较有市场潜力的某个领域为基础确定核心范围,逐步扩大其周边产品、技术和服务展出,以此吸引更多产业链中的相关公司参展,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供应商和采购商的聚会场所,发展成系列专业展会。比如依托专业镇资源,以专业展为平台,扩大展览规模,提升专业展的层次和国际化水平,探索发展以博览中心为主会场,各相关专业镇设分会场的同步办展模式,市镇互动、资源互补,打造多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展会,推动中山经济社会的发展。

(提案人:民盟中山市委会   撰写人:中山学院支部   郑建仁)

文章分类: 提案精选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