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我市公交候车站亭建设现状:
1、设置不合理。多数公交候车站亭仅在路边立—简易站牌,有的还很不起眼,既不易寻找,也不方便候车,更谈不上可以遮雨避晒。置候车客于完全曝露不设防路边环境之下,公路上车流滚滚,安全隐患多多。
2、设置过于简单。部分候车站亭虽设有棚架结构,但过于简易,似为临时设施,难以经久耐用,更谈不上美观大方,且欠缺供人休憩轮候的座位,甚至供人站候的空间都比较紧促,显得小气而简陋。
3、改造草率,缺乏长远眼光。目前部分公交候车站亭陆续进入更新改造。但新建的候车站亭仍为候车空间逼仄的不锈钢空心立柱简易棚架结构,流于简易,难以经久耐用,似草草上马,未充分吸纳民意,欠缺论证。
4、结构平易,缺乏人文关怀。总观前述公交站亭结构特点,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和不足,即结构平易,欠缺人文因素。公交站亭乃是供人休憩候车之所,在其建造中注入人文关怀理所当然。作为一个城市的路边宣传展示窗口,如规划设计科学人性化,建造管理合理到位而得法,还能为城市旅游形象加分添彩。
5、风格雷同,外形简陋,与文明城市形象不符,与公交发展趋势相左。我市目前公交候车站亭基本上是临时站牌式或简易棚架式,结构单一,风格雷同,外形简陋,与我市文明城市形象相背离,也与当前我市优先发展公交的趋势相左。
办 法
1、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全面改造。建议将目前所有公交候车点逐步改造成美观大方、富有中山文化元素、有固定建筑结构、经久耐用、可供遮风避雨休憩小坐的“文化休闲亭”式候车亭,而不是目前现有的临时候车棚架甚至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站牌。这一点可向珠海等周边城市学习。珠海的公交站亭基本上都是恢弘大气美观休闲的亭台式钢筋水泥固定建筑或各具特点厚重大方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耐久性固化艺术空间。
2、统筹安排,逐步推进,控制成本。公交既然作为一项重要的优先发展的民生事业,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自然在情理法理之中。但控制成本杜绝浪费从而节省财力同时也是每项财政支出理应遵循的原则。建议对部分新建的棚架式候车站亭暂予以保留,留待更新改造时再按新标准建造。对重要和繁忙站点的原站牌或临时棚架及时拆除按新标准重建。对新设或新建站亭则一律按新标准建造。
3、财政为主,人文为核,商业为补。 在建设资金方面,基于公益民生之本,必须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也可尝试引入一定的商业或民营资金,但务必控制在一定比例及范围内。同时,在站亭的外形及装(配)饰上,相应的应表现城市的人文与文明,或者配以艺术的公益广告。对商业或民营资金注入的部分,则可为注资者配饰合法适度的艺术宣传广告。
(提案人:民盟中山市委会 撰写人:直属支部 陈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