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精选  >  关于加强对心理问题儿童群体早期帮扶的建议
关于加强对心理问题儿童群体早期帮扶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2-01-05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408

理  由

 

   1、儿童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心理健康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之一。2010年5月召开的第十九次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会议所提供的近五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至19.57%之间,显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现。2009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5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2、对儿童心理问题认识严重不足。儿童心理问题常表现为: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口齿不清、不与他人眼光对视、抑郁、懦弱、不懂人际交往、行为刻板、固执、过度沉迷于某种事物、攻击性强等等。最严重为精神异常、自闭症或孤独症。但大多数儿童仅为轻度或中度表现。而目前,全社会对这些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却是极低的。从学校来看,中山各中小学虽已经开设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低、形式化严重的缺陷。绝大多数的老师缺乏相关知识,把心理问题简单化,认为这类学生调皮、不听话、学习差而加以批评、惩罚、甚至是是排斥、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病情。其次,从家庭来看,大多数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完全不了解,因此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轻视问题,甚至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懂事了。”结果使孩子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遗憾终生。

   3、心理问题儿童家庭负担沉重。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如果能尽早(7岁以前)进行专门培训是可以有效减轻症状,甚至完全康复。但是,中山目前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是相当滞后的。中山特殊教育学校和小榄博华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身体残障、智力残障以及重度自闭症儿童。而大多数轻度或中度心理问题儿童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只能求助于商业性培训机构。而在中山,这样的商业性培训机构只有两三间,不但学位有限,场地狭小,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收费高昂(每月最少三千以上),一般家庭很难负担。很多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远赴广州,甚至澳门培训。而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就只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能上学,只能在家关着)。这对于每一个有这类孩子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办  法

 

   1、设立中山市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援助中心。仿照香港心理卫生会,建立一个以推广儿童心理卫生为主的非牟利社会服务机构。促进社会人士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并能提供日常培训、职业治疗服务、义工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等。

   2、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基础、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的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在社区配置专职人员,开设热线电话方便家长咨询相关问题。在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课程学习和指导。同时,对在校学生心理状况建档登记,随时掌握情况。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由学校或社区定期组织讲座传授相关知识。

   3、加大对心理问题儿童家庭的补助力度。目前,广州已经对确诊为心理问题并进行培训的儿童家庭实行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标准。中山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定补助标准。

   4、加强对商业性培训机构的扶持和监管。政府应该大力扶持这些商业性特殊培训机构,优先为其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红十字会、各种慈善团体和社会捐款等)为其提供资金保证。同时,政府还应将这些机构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统一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师资力量配比以及对专业培训人员的考核和监管。

(提案人:民盟中山市委会   撰写人:杨仙逸中学支部   魏玮)

文章分类: 提案精选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