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随着世界金融形势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迫使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如:纺织制衣、塑料玩具等行业难以维系,导致很多厂房闲置。这些厂房闲置多年后,大多存在疏于管理,甚至加把锁了事,有的成了流浪人员的住所,在其中吸毒、斗殴等,造成安全隐患,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因素。整治的根本在于为物业寻找新的出路,也有利于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办 法
一、多方协同,齐抓共管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由社区人员配合,对闲置厂房进行摸底,调查产权归属,建立产权档案,如物业面积、结构等等,收集信息,以利于指导和促进集中整治工作, 制定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物业新的出路方案。
建议:
1.建立和完善闲置厂房信息数据库,掌握动态信息。
2.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承诺书。
3.加强监管,落实职责,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租赁招标经营管理,发展第三产业
1.改建“灰领公寓”
很多单位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与人合租私人住房、零散分布,由于缺乏稳定和安全的居住条件,这些人才的流动性很大,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合理改建闲置厂房,建立“灰领公寓”,每间2-4人的“标房”,专门的盥洗室,可提供热水服务,可安装摄像头,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通过监控屏幕,对安全情况一目了然,最大程度降低了治安的成本。
2.改建“小户型公寓”,作为廉租房的补充
对于单身和二人的经济特困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住新的廉租住房可能在经济条件上都难以承受,或新房生活环境配套不尽人意,如交通出行、买菜、医疗不太方便,这样,每户每月百来元的房租,也是节约、实惠的一种安置方式,可降低特困家庭的居住成本,也减轻了政府新建廉租住房和财政对低保家庭租赁补贴的压力。
可以从改善居住环境和资金投入二方面做一个投入产出论证,哪种情况更经济,效果更好。
3.改建“社区活动中心”
对于在社区居民小区中的闲置厂房,可改建“社区活动中心”,如社区医疗保健中心,学生课后托管中心、老人活动(托管)中心、社区图书阅览室等,面积大的可综合设计与利用,由社区统一经营和管理。
通过消防和安全设施验收,使之达到相关住宅的要求。希望政府为产权的“非改居”办理变更手续、缴纳变更费用等开绿灯,减少中间环节。
(提案人:中山中专支部 乐世斌 撰写人:中山中专支部 郭上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