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山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购买了私家车,中山市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截止今年2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01.6万辆,其中,小汽车密度为每公里道路281辆,仅次于深圳,位居全省第二。对交通和空气污染防治的压力日显。
石岐北片区(康华路以北、石岐河以南区域)是城区较为成熟的商住区,有多个大型楼盘及实验小学、侨中高中部等市属重点的中小学,人流、车流量巨大。区内交通现状主要靠康华路、东明路、起湾道等几条主干道解决。康华路作为区内唯一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更是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堵。以康华路的东华路口最为严重,东明路路口、起湾道路口也较为严重。经常要等3-4个红绿灯才能通过,市民意见较大。
而石岐河北岸的北外环,作为一条城区全立交东西向的城市快速路,由于种种原因,交通量并不大,没能有效分担石岐北片区的交通,未完全发挥其交通疏导的效益。
石岐北片区现状还有较大面积的用地还未开发,随着这些土地开发的进行,区内交通形势必然更为严峻。因此应未雨绸缪,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北外环交通疏导作用,完善调整石岐北片区交通路网的建设。即可减缓区内交通的压力,也有利于维持区内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状未能充分发挥北外环交通疏导作用,区内交通路网不够完善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路网不足,存在多条断头路。图一是区内的现状路网。可以看到大沙南路是北面一条与康华路平行的东西向主干道,红线宽度40米,但是路并没有修通,在侨中以西、起湾道以东(可直通火炬区)已建成多年,中间一段长约800米一直未修通。富康北路也是另一条断头路,其只修通到石岐第一小学,如果此条路修通到大沙南路,则有部分车辆可以避开走康华路,降低康华路的交通量。
2、与北外环联通的南北向道路太少,没有充分发挥北外环的作用。片区与北外环联系的路主要是康华西路、东明路、长江北路。东明路与长江北路之间长达2.5公里,再无南北向的过江道路与石岐北片区联系,因此康华路就承担了相当部分北外环的功能,康华路也正是这段最为拥堵。
3、区内往石岐河北及港口、阜沙等镇的过境交通,主要都是走康华路、康华西路、东明路。长江北路的疏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长江北路由于位置较为偏,红绿灯也不少,车速不够快,未能有效吸引过境交通经长江路进入北外环。
办法:
建议尽快调整相关路网规划,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逐步改善此问题,见图二:
1、近期尽快打通大沙南路的断头路,并修建富康北路接通大沙南路。如此可增加一条与康华路平行的主干道,通过起湾道、长江路、富康北路的联通,分流康华路的交通量。见图二中红色线。
2、中期将富康北路往北延伸,建一座跨石岐河的桥,与石岐河北岸现状的兴创路接通,并修建兴创路—北外环立交。如此富康北路可直达北外环,相当于在东明路与长江路之间增加一条南北向与北外环联通的主干道,可充分发挥北外环的交通疏导作用。引导城区往北部镇区的过境交通避开进入康华路、东明路等区内中心道路,减少区内的交通量。见图二中蓝色线。(注:在路网规划中无此条过江通道,由于沿途基本未开发,要调整相关规划才可实施)
3、中期尽快开展长江路的改造,将长江路改造为无红绿灯的快速路,快速联通南北外环。这样即使可能走长江路会绕行,但是由于无红绿灯,道路顺畅车速快,而吸引区内部份交通走长江路、北外环等快速路绕行,从而降低区内道路的交通量。见图二中蓝色线。
4、远期如果交通量进一步大幅增长,建议对康华路进行改造,采用路口下穿方式,减少红绿灯的设置,提高康华路的通行能力。还可在起湾道北部新建一条跨石岐河大桥,联通对岸的民科东路。见图二中绿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