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过2007、2008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共有约280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基本实现了机构的全覆盖,服务站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全社会仍未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风气,大医院仍然存在人满为患,名医看小病的现象。由于看病人多,医生不得不缩短每个病人的诊病时间,对于大病或疑难杂症,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病史,这点短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现象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使患者不满,认为医生不用心、不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医疗价格的不合理定价,未体现优质优价,造成患者都去挤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则冷冷清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办 法
1、拉开大医院、名医师、高级别医师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诊费差距,根据医师级别定诊费,实行优质优价,通过价格杠杆分流患者,使患者小病去社区,首诊去社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则通过国家补贴降低医疗费用,虽然大医院、名医师的诊费提高了,但毕竟生小病的人多,生大病的人少,生小病的机会多,生大病的机会少,总体上没有增加患者负担。
2、社区建立病人的医疗档案,社区医生开的检查单可以在大医院检查,实行首诊在社区制度。病人可以根据社区医生开的检查单到大医院做检查,当生了大病需要去大医院看时,一方面由社区医生推荐大医院,协助预约专科医生;另一方面病人手拿检测结果和首诊结果提供给诊病医生,医生根据首诊建议、检测结论进一步分析病情,研究病况,提出治疗意见,节省一半时间。由于病人减少,医生可以充分了解病人情况,深入分析,提供优质服务,不用担心人多看不完。病人得到优质服务,即使诊费提高也心甘情愿。
3、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功能,康复病人可由社区负责复诊、跟踪,既免除去挤大医院带来的烦恼,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4、加强宣传。可在大医院贴出附近社区医院的地址电话、医生介绍、诊疗费用等宣传资料,小病病人看到医院费用高昂、人多拥挤,就会考虑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从而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
5、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补贴与其服务人数(建立医疗档案人数)、服务质量挂钩,鼓励社区医生为更多的病人服务,提供更好的服务。病人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就更愿意去社区,也会向周围邻居宣传去社区的好处。逐渐形成小病去社区,首诊去社区的风气。
6、国家对医疗卫生的补贴主要补给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医院通过提高诊费收入增加收入,实行自负盈亏,结束医院以药养医的历史,病人则可自由选择购药地点,实行医药分家。
7、制定大医院专科医生定时到社区医院巡诊制度,为基层病人服务,同时培训社区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总之,通过价格杠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病人不满意、医院不满意、医生也不满意的局面,理顺各方关系及利益,做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
(提案人:科技二支部 黄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