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由
由于我市地处珠三角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市每年都要受到台风暴雨或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经常遭受高强度的暴雨袭击,暴雨造成的内涝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市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给我市带来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如:2006年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外围环流影响,16日中山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至特大暴雨。开发区下了特大暴雨,16日11时至22时11小时内降雨量达184.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12时至18时6小时内,雨量为165.5毫米,其中14时至15时1小时雨量为80.2毫米。这场高强度暴雨,造成开发区内低洼地段及排泄不畅地段不同程度受浸,较为严重的有西桠、五星、江尾头、张家边、五顷围、灰炉、珊洲、东利村。其中五星、大环、张家边市场等地水深达0.3~0.5米。据统计,受浸房屋1200间、农作物1370 亩、鱼塘270亩、猪棚60间,经济损失约500万元。其它镇区和城区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内涝。
虽然内涝的产生受其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也暴露出我市部分城镇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土地开发建设进程的步伐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我市城镇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下垫面性质发生很大变化。下垫面由原来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和渗水能力的农耕地,现为不具蓄水和渗水能力极弱的水泥混凝土所取代。据统计,仅开发区2000年原有农田面积为27223 亩,到2006年农田面积为9497 亩,减少了17726 亩,减少面积接近现有面积的两倍。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其蓄流削峰作用减弱,地表径流量增加,而排水设施未能及时完善与配套,使现有河涌的水流过程线既急又陡,增加了河涌泄流的压力。
其次,随着土地开发建设,部分地段地形、地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改变了降雨所形成的地表径流的流势,而部分旧河涌失去原有功效,新河涌建设和地下排水设施建设没有及时配套,使原来能及时排泄掉的水量,顺势在低洼地方集聚,形成内涝。
办 法
为确保我市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为建 “两个适宜”和谐中山,最大限度的减少内涝发生,须:
在我市土地开发建设时,必需同时考虑排水设施建设,包括市政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做好土地开发规划的同时,更要做好市政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水利设施的建设规划。在土地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水利部门意见执行,杜绝先开发建设后排水设施建设的现象发生。
(提案人:火炬职院支部 付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