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强调要完善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韧性城市建设,深化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近几年的泉州欣佳酒店、长沙楼房及齐齐哈尔体育馆等房屋倒塌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房屋安全,因为它直接关联着城市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更是关系到社会的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已成为应对当前城市安全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随着“百千万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及侨房古建筑活化等重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山的城市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房屋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房屋拆除、改造、修缮等活动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中山在房屋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包括房屋安全鉴定监管环节薄弱,鉴定机构专业水平不一;老旧房屋特别是公共重点建筑,尚未建立全生命周期体检机制;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手段滞后;宣传力度不足,鉴定人才短缺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监督管理,规范鉴定市场秩序
各级监管部门结合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治理要求,对在本行政区域内执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随机抽查。同时,持续规范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定期公布鉴定机构名录,供市场自主选择。
(二)创新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推动建立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机制,授权或指导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多维度制定量化评价指标,对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三)推动房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严格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检查机制,统一规范安全鉴定报告模板。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行业协会可牵头制定推荐性鉴定报告规范模板。同时,建立动态更新的房屋安全鉴定技术从业人员资料库,严禁挂靠挂证现象。
(四)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
探索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体系,鼓励并逐步推行在房屋建设时制定详细房屋使用手册。制定规范体检方案模板,在房屋买卖时,由卖方提供规范的房屋体检报告。针对公共重点建筑,应制定强制性安全体检制度。
(五)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构建房屋安全信息管理平台
依托现有住建检测监管平台,将房屋安全鉴定单位、鉴定技术人员信息、房屋排查整治和安全鉴定等房屋安全状况纳入系统,逐步建立全市房屋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开发二维防伪码认定系统,实现房屋信息的电子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
(六)培育专业人才,加强公众宣传
开展“房屋安全守护”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市民对房屋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公众举报安全隐患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房屋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