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4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四市重点发展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近年来,中山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出台《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然而中山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空域管理紧张、基础设施不足、应用场景有限和后备人才不足等。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低空空域管理机制
分步推进空域分类管理,先将河道、绿道、公园等区域中的低风险区域上方真高120米以下空域开放为适飞空域,再逐步探索开放其他空域。建设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启动低空经济领域中山标准编制,发布中山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收集中山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打造低空四维数据场。建立统一的能力底座。
(二)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以国资企业作为中山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承担相关地面配套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等职能,深度参与低空支柱(空域、航线、基础设施)规划。推进低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充换电及公共测试场,以及全空间无人系统等相关基础设施,推进低空飞行障碍物警示标识建设。完善路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增补低空航空气象监测设施,强化通用机场、起降场地等平战转换功能。
(三)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品牌
深入研究,结合中山实际,合理选择示范和应用区域,形成系统建设方案,打造一批低空示范应用场景,鼓励企业申报开通无人机、直升机航线。在物流配送、文体旅游、医疗救援、城市交通、应急救援、农林牧渔、工业巡检等方面拓展低空场景应用,促进优质场景解决方案发现与展示。
(四)共建低空经济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充分发挥杨仙逸中学航天航空特色学校及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优势,联合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定期举办低空经济领域的研讨会和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和支持学生、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形成产学研用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