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山市委员会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围绕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直接动员成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士参与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服务工作在团结广大成员,调动积极因素,增强组织凝聚力,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近年来,民盟市委会按照“求真务实、量力而行、服务社会、讲求实效”的原则,面向社会,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发挥优势,扶贫助学
1、定点开展智力支教。为更好落实市教育局与民盟市委的对口联系工作,发挥民盟的人才优势,促进我市素质教育的开展,民盟教育工作委员会在2003年、2004年分别选择东区中学和港口镇中学为挂钩联系调研点。市委会教育工委与东区、港口镇教育办公室共同协商,建立联系工作制度,开展教研互助联系。市委会组织盟内的名师、高级教师和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盟员参与。双方就初中、高中、职中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等进行探索调研,并组织盟员在两个镇区开展教学观摩、教研活动。通过几年的活动,两镇区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东区、港口镇领导对民盟开展的开展教研互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开展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是民盟中央从2007年起在全盟启动的一项教育帮扶、培训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盟员教师和教育专家的优势,根据农村教育发展和教师现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西部农村教师开展帮助和培训。2009年,市委会在黄圃承接了民盟广东省委扶助西部的专项“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第六期培训班,积极主动与甘肃老师开展“1+1”结对活动,尽自己的努力扶助西部专项“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为提高西部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做好事、做实事。
3、扎实推进“三下乡”活动。各基层支部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近年来,侨中、一中、纪中等支部积极发挥自身特色,组织盟员通过集体与小分队结合的方式分赴中山古镇海州中学、港口西街小学、黄圃横档小学等20多所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还为镇区学校捐赠一批体育器材,受到镇区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王世勋主持的《让我玩》大型体育公益项目在中山连续开展三年,每年有26所学校参与,有近3000名外来工子弟受益。儿童教育专家吴燕华利用业余时间应邀在我市各镇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作了多场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得到了来自市妇联、一线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多方好评。蔺国宪教授,退而不休,常年热心公益和帮扶事业,近年多次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义务为宝兴中学、中坝小学等学校支教,被雅安日报以“活到老教到老 七旬老人山区支教”为题进行了报道,并与朋友一道资助了宝兴县20个贫困学生,中山电视台城市零距离也以“让生命闪光”为题连续进行了9天报道。
二、扶贫助困,持续深入
1、情系灾区。2008年,南方地区多个省份发生五十年未遇的罕见雪灾,市委会立刻联系企业,筹集到一批抗寒救灾物资,包括:衣服、帽子、围巾、手套等物品,总计价值人民币92万元,紧急运往受灾严重的地区——湖北。为了确保这批物品能够及时送到当地的孤寡老人和孤儿院儿童手中,市委会领导还亲自联系民盟武汉市委会和湖北省慈善总会,请求他们协助做好捐赠物品的发放工作。四川“5•12”地震灾害发生的第二天,市委会立刻向全体盟员发出抗震救灾倡议,要求全体盟员向灾区人民捐献爱心。全体盟员以最快的速度踊跃捐款捐物、出钱出力,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一些家庭不是很充裕的盟员也毫不吝啬的1000、500元地捐助。市委会想方设法进行联系,在5月13日就筹集到现金人民币100万元送往四川省灾区,并在后续的支援漩口镇的建设中再筹集四十一万元现金,为漩口镇40户灾民建过冬房。又募集100万元“暖冬”物资送往四川省汶川县民政局。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后,市委会立刻发动盟员踊跃捐款,几日内筹得捐款近2万元上交民盟省委。
2、关爱教育。2010年,当得知广西发生严重旱情,马志刚主委联系爱兰慈善基金会筹措善款,并与爱兰基金会联合开展“南粤甘泉•情系那坡”献爱心行动,捐赠了一批价值20万元的大米和纯净水,分别捐助给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坡荷初中、坡荷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共4667名学生,让灾区群众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浓浓爱心。2011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盟员们又捐出了16550元。近年来,民盟市委及全体盟员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累计达300多万元。
三、开展义诊,奉献爱心
不定期开展医疗扶贫义诊活动。多年来,我会多次联合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到火炬开发区等镇区进行医疗扶贫义诊活动,为当地村民提供内科、妇科、儿科、健康咨询讲座以及医疗咨询、血压测量等多项义诊服务,直接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并免费派发药品,解决了当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受到当地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如何进一步搞好社会服务工作,我们觉得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建立机制,实现社会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社会服务既然是一项基本职能,就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工作,而不仅仅是一种义务劳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构,制订社会服务工作制度,实现社会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一是要继续加强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领导。要从人、财、力等多方面保障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才库。要把教育、科技、医卫等不同专业的人才分别归类,建立社会服务的人才档案。三是建立社会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要选准服务点,选准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定点、定项目进行长期扶助,改变社会服务工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形成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
(二)发挥优势,开创社会服务工作的新领域、新局面。
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传统优势,把传统的社会服务搞得更好,同时又要积极开拓社会服务工作的新领域。支教、助学是我们的“老阵地”,我们要继续巩固“老阵地”,同时还要积极开创“新领域”。要充分发挥科技、医卫、中介等界别成员的作用,开展文化、科技、医疗下乡、下基层等活动。要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把社会服务工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回顾近年来民盟中山市委的社会服务工作,既有成绩,也有不足。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民盟广东省委、中共中山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中共中山市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更离不开全体盟员上下齐心、团结共事。展望未来,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把社会服务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促进幸福和美中山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