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中学支部 雷雪云
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时期,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承载着13亿人民对未来福祉的期望,在北京开幕了。
有一个词语,在十八大报告中重点提及,它的出现让百姓无比喜欢,它就是“民生”。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20次之多,胡锦涛言之谆谆:“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继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更好的生活。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我们勾勒出五幅美好的民生画卷,回应了公众的关切和社会的热点。这是党中央对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重承诺,这是党中央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倾力践行,令我们不禁由衷感叹:十八大,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最强音;十八大报告,“民生”风景更好啊!
教育、收入、医疗、保障、住房,可以说事事关乎民众切身利益,件件关系百姓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五项民生利益,消除上学难、共富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现象,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让群众过得有尊严更体面,这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神圣使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特色体现。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已是一个现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过去的十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更注重社会建设,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用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企业职工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经形成……桩桩件件,落实到百姓心坎上,温暖到群众心窝里。
生活在名人故里的中山,我很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惠及群众的改革决心和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秉承孙中山先生的民生理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利益向下”的执政理念,把力争实现业有所兴、劳有应得、食有美味、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安养、住有宜居、善有好报,努力让全市人民生活得一年比一年更安心、更舒心,让大家共享做中山人的荣耀和尊严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把财政收入、公共资源、工作力量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各级各部门紧扣建设“幸福中山”的根本,切实解决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生态环保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今已实现医疗、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年年完成十大民生工程,便民惠民……身在中山,能处处感受到幸福中国、幸福广东、幸福中山,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不仅仅是我,相信你和他,以及千千万万的民众,都可以从家人、邻居、朋友那里,从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一批普惠及、广覆盖的保障制度的建立推行上,感受到民生变化的点点滴滴。尽管每个人感受到的程度可能不尽相同,但谁也无法否认,民生改善的图景,正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
保障和改善民生,百姓心里美。这是一份殷切的期盼。中国人口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民生难题解决的艰巨程度也无疑是世界第一。我国目前的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民生改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十八大召开前后,“收入分配”、“社会公平”、“民生改善”、“增强人民幸福感”等成为社会热议的词汇,老百姓期盼十八大,便是盼望科学发展延续,社会长期稳定,福祉逐年递增,盼望“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正是所有百姓的共同追求,是人民期盼美好生活的共同心声。它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司马迁),“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战国策)。十八大报告对五大民生的表述,既为人民描绘了美好前景,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更显示了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把人民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到底。如此的英明决策怎会不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怎会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迅速步入快车道,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