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理论研究 > 学习研究  >  夏建军:从精神性价值需求角度看当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夏建军:从精神性价值需求角度看当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发表时间:2012-07-30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444

市华侨中学支部   夏建军

 

摘要: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负面因素”也开始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当前,引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重点从马斯洛需求       层次理论中精神性价值需求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以及提出摆脱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精神性价值需求

 

   有研究表明,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时常会感到心智枯竭,空虚感明显,烦躁易怒,悲观沮丧;容易责备迁怒于他人,同事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恶化;工作热情减退,消极怠工,责任感丧失;缺乏理想和动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这样的心理状况直接的后果就是厌教现象增多,而教师厌教与学生厌学两者相互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所以,教师职业倦怠最终会对教师自己、学生及学校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从而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整个教师群体的复杂性和阶段性特点的不同,笔者重点选取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所以,本文中的教师特指中学教师。那么,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何在,又该如何解决呢?本文试图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精神性价值需求角度进行解读,以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精神性价值需求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是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包含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被划归为物质性价值需求,属于低级需要。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划归为精神性价值需求,属于高级需要。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是缺失需要,高级需要是生长需要,一个人的低级需要满足后,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但是高级需要越得到满足,人们就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

   笔者并非认为物质性价值需求对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影响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当前形势下,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更多的是来自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精神性价值需求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

  (1)社交需要。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2)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自尊、自主和成就等,外部尊重是指地位、认可和关注等。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3)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精神性价值需求,笔者分析了产生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交需要角度来看:

  (1)大多数的教师不太适应世俗的人际关系。而劳动的个体性,又使得他们与外界社会合作的机会甚少,使之对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发生的冲突,加之这种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容易引发心理疲倦。

  (2)在学校里,不少老师都感到没有从领导和同事那里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他们感到自己是孤立的、孤独的,没有可以坐下来聊天倾诉的对象。他们感觉自己的学校生活总是在喧闹中匆匆而过,在众多的同事中,只有少数几位可以称得上是朋友。除了负责督促的领导,没有人会关注他们所做的事情及进展情况。

  (3)现在的教育有产业化趋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工人与产品的关系趋向,这无形中导致师生间的关系淡漠。同时,学校规模化带来的是同事间的陌生感变强,出现即使同一年级有时都相见不相识的现象,相互间的交流和深层次的了解就更谈不上了。

  (4)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评价指标和测评要求导致教学竞争激烈。教学指标,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的一大利器。指标评价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你争我夺、明争暗斗,学科内、班级间、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出现有老师说出“你死好过我死”这样残酷而现实的话就不足为奇了。过于强化的教学竞争,势必会加剧相互间的不信任感,人与人之间刻意保持距离,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2、从尊重需要角度来看:

  (1)各种对教师考核层出不穷,让教师手忙脚乱。在教育评价考核体系中,最令老师们感到无可奈何的是让学生为教师评分,来评定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得分低者待岗甚至下岗,于是打分成了学生对付教师的法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怕被学生抓住把柄,得分不及格;当教师和风细雨地教导学生时,有的学生甚至误会教师是怕他、为了讨好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尊严可言。

  (2)付出投入多与低社会支持的冲突。教育在社会、人的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应当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而且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一般有较高的估价,有较强的自尊。但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济收入的增长一直“举步维艰”,加上或明或暗的学校内部教师与行政人员的不平等性,以及教师职业所获得社会评价的偏颇与悖谬等,均意味着社会并没有真正形成与教师职业价值相称的尊师重教的现实。

  (3)楷模角色与普通人角色冲突。教师是倍受关注的社会角色,同时,教师也是倍受苛求的角色,社会、家长和学生期待教师不仅是经师,还应是人师;不仅要做学生的榜样,而且要做社会的榜样。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倾注全部的热情、爱心、才智。不少教师深感当教师“活得太累”,没有真我,陷入模范公民与自由个体相冲突的境地。

  (4)教育变革要求教师角色转型由此而引发的困惑。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不胜枚举,在带来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变革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思想方面的困惑。在经历多次的教育改革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经历了由课堂的“中心地位”到“引导者”再到“服务者”等角色的转变。这固然体现了教育逐步走向民主化、平等化,是一种进步。但在社会上,有人简单理解为学生是顾客,是上帝,而把教师的“服务者”身份直接等同于服务员,这不能不说是对“服务者”的一种低级、狭隘的曲解,同时,也是对我国几千年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的彻底颠覆。

   3、从自我实现需要角度来看:

  (1)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班级人数的增加,考试竞争、升学竞争的日益加剧,教师的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这使得教师心理最大承受力受到严重挑战。

  (2)学校过于精细化的管理,固然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但学校与生产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面对的对象不同,学校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工作不可能像生产线上的固定环节,走固定模式。因而,在学校管理上过度崇尚精细化管理,出现千人一面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生搬硬套、公式化,其负面影响就是抹杀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导致教师失去工作中的创造热情。这尤其让一些有思想、有才华的教师无法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本领,从而转化为对教育产生倦怠情绪。

  (3)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有些教师通常具有很高的成就动机,想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这些自我催发、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的人,难免会自我设限,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陷入完美主义的圈套,总会给自己设立很高的目标和期望,但未曾想这些期望正暗藏着压力。也就是说,期望滋生压力,压力又使期望受挫,长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遍布打击,产生倦怠就在所难免了。现实中还有一部分教师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挑战性而导致工作热情锐减。他们渴望教学工作充满挑战性。有这类需要的教师,通常在教育教学中富有经验,充满教育智慧,对他们而言,应对教学备考工作已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很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这类教师对教育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是较为关注的,但由于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法由个人力量可以改变,他们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产生冲突,使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同度降低,从而产生倦怠。

   三、中学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对策

   1、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主动寻求帮助。教师们自己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和创造性活动,在工作、生活、感情上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虽不一定能帮你解困,但这是抒发情绪最立即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同事好好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感受和心灵的幸福感,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

   2、运用心理暗示,学会适应。在压力面前,自己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还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从而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苦难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3、不要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与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是有限的。给自己订立适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或者将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的小目标,逐步去完成,并经常进行自我奖励。短期内无法实现的目标就不妨将它暂时搁置为理想,享受现在虽不完美但却正常的生活。把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好,可以使教师自己的成就感和满意度逐渐积累,最终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提升自己对工作和学习的感情。

   4、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荀子曾高度肯定和评价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说:“天地者,生之 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其大意是,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民族的本源;帝王和师长是天下大治的根本。倡导社会尊敬教师。他将尊师与国家的兴衰、法度的存废、人心的善恶联系起来。可见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认为,教育固然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但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发展,更不能牺牲教师的发展。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学校管理上应尽可能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特色。学校管理真正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学校组织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权限,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工作绩效给予及时而科学的反馈。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6、定期组织进修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也要不断更新知识。除教师自己努力自学、刻苦钻研外,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进修或培训机制,组织他们参加不同层次的进修与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与见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站在学术前沿为学生们授课,克服由知识不足带来的职业影响,抑制职业倦怠。

   每位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是不同的,引起的原因也是不同(虽然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因此消减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只有教师学会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倦怠的原因,才能用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消减自身的职业倦怠。遇到困难和疲惫是正常的,关键是自己要学会接受现实和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然后才能积极地创造条件改造外部环境,进而使内部主观能动性和外部客观环境协调发展,增加教师幸福感。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才会得到抑制,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长足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教育才能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华夏出版社 1987年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林美玲:《教育改革、教师倦怠与报酬》复文图书出版社 2001年

4、张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7期

5、陈志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0期

文章分类: 学习研究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