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盟员天地 > 盟员风采  >  “牛人”张华:以“技术”破解作文教学困境
“牛人”张华:以“技术”破解作文教学困境

发表时间:2016-08-16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939

  在中山,有个语文教师被称为“牛人”。他叫张华,是中山市高中语文教研员。他主张语文教学要讲技术、重实用,提出了“技术作文”的理念;他注重命题研究,带头研制了两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山鸟卷”“中山狼卷”,被全国的同行广泛使用,引起积极反响。在今年的高考中,中山市语文平均分达98分,位居全省之首。业内人士称,有此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华的语文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将“技术”引入人文领域

  15年前,23岁的张华大学毕业。在惶恐和激动中,进入了广州名校南武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四年后,获得“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殊荣。

  “语文是什么?教学是什么?能力是个什么东西?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智力可以发展吗?”2007年,他调入中山纪念中学,任高中语文老师。两年后,他突然迷上哲学,开始问自己很多问题。为此,他读了大量书籍,在入职10年后,对语文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语文观。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培养语用技能,语用技能的集中表现是语用形式,实践路径是语用技术的研发、学习和运用,应当以“语用性”来统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处于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状态。究其原因,张华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无物;二是教无效。多年探索后,面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他提出“技术作文”的主张——要突破作文“不可教、不由教、不会教”的现实困境,就要从写作教学转移到作文教学上来,即把鉴赏评价性的写作教学课堂转变为技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课堂,要教实用的技能给学生,让学生学了就能够立刻用。

  将“技术”引入人文领域,尤其是语文学科,这是一种冒险,也是挑战,更是一种勇气。很多人有“不解”,甚至很多人有“误解”。张华老师认为,“技术语文”是将语文教学科学化思想落到实处的“惊人一跳”,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证。

 

  以考试撬动教学课堂改革

  技术和实用贯穿于张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2012年,调任中山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后,他将此作为提升语文教学和成绩的一种“战术”。他认为,老师强大才能让学科强大。为此,他重点打造了四个团队:青年教师成长团队、高中语文命题研究团队、高中语文教研中心组团队、高中语文备课组长团队。每个团队工作重点不同,但都是要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和很多城市不同,中山市高中实行统一命题和统一改卷,我们希望以此促进全市的教学质量提升。”张华说,命题坚持三个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高三备考。凡是想让学生学会的,凡是老师想教的,都直接或间接转化为考试的范围或内容。这样不仅能解决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让师生都重视语文课堂。

  今年高考前,高中语文命题研究团队命制了两套试卷“中山鸟卷”和“中山狼卷”。在中山和广东,乃至全国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据了解,除试卷外,各自还有六七个配套文件,包括解题分析、备考指南、讲解课件等,一改高考模拟题只有试卷和答案的传统做法。今年高考,中山语文科目平均分98分,远远高出全省平均分,且位居省内前列,这与试题的命制和使用不无关系。

  当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修订,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张华认为,素养不是虚空的,素养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支撑,需要思想和情感的滋润,中山语文教育致力于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张华,系民盟中山市教体支部主委,现任中山市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

(来源:2016-8-2《南方日报》AC04版 中山观察-教育周刊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8/02/content_7570442.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文章分类: 盟员风采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