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盟首页 > 盟员天地 > 群言文萃  >  【盟苑文萃】张华:为什么你有“生活”却没什么可写?
【盟苑文萃】张华:为什么你有“生活”却没什么可写?

发表时间:2016-11-08

扫描本文二维码

二维码
7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是我们关于作文的基本常识。确实,没有生活的土壤,就不可能开出作文的花朵。因为这个常识,我们给“作文没什么可写”开出的重要药方之一就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贴近生活”。很多老师或家长,总是告诫孩子们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言下之意就是,孩子们为什么写不出作文,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世界一片苍白。

  在我看来,这种常见的“告诫”是很浮浅的。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第一,有了生活就能写出作文吗?第二,孩子们难道真的没有丰富的生活吗?

   现实状况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了生活就能写出作文,那么农民应该是写农民生活的出色作家,但事实并非如此。写出农民生活的作家,很可能并不是农民。进一步来看,其实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而丰富的生活世界,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没有生活”,这其实是一种成人的狭隘误解。就作文而言,学生缺的其实根本就不是生活。

   可见,前面我们开出的作文“药方”,“症”是对了,但“药”是下错了。综合来看,学生的作文困境是:有生活,但是写不出作文。

  为什么学生有“生活”却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呢?要知道,从“生活”到“作文”,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生活固然是作文之源,但却不是作文之果,这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转化过程,就好像从“水”到“酒”存在着一个“酝酿”过程一样。

   学生每天都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可以说都很“贴近生活”,但就是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转化和酝酿的过程,缺乏一个生活心灵化和日常审美化的过程。作文从来就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艺术化、生命化过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贴近自己其实比贴近生活更重要,贴近心灵比贴近日常更为关键。

   生活并不总是惊天动地或绚烂夺目,平平常常才是生活的真实面目。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没什么可写,就在于总认为平常的生活不值得写,因此,让“生活”之水顺利酿成作文之“酒”,可以通过三个转化路径来实现。

   1.趣点转化。有趣的生活事件,当然容易被我们写进作文,但生活并不总是有趣的,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趣点转化”将其变得有趣,比如夸张的动作、形象的描写、巧妙地误会等等。“吃零食”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这种平常之事,似乎很难让我们写进作文里。这时候,如果我们回忆或构思一些,跟“吃零食”有关的有趣故事,则可以变成我们的作文内容。有一位同学选取了“巧克力”“砂拉豆”和“跳跳糖”三种零食,形象地描绘自己吃零食的动作、心理和感受,于是就写出来一篇极富生活乐趣的作文。

   2.情点转化。同样,在平常的生活世界里,也并总是有许多感动人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写。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柔软的,都容易受到一些事件的触动,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情点转化,结果很多生活就跟我们的“作文”无缘了,所以我们需要热别注意的,就是把握住“情感的微小颤动”,通过联想和加工,再将其铺陈出一个故事,这样就能写出作文了。比如写“爸爸”,很多学生因为太熟悉,反而找不到写作的内容,有一位同学在生日的时候,发现爸爸总是忙着布置生日会场,突然间很有感触,他重新发现了“父亲的爱”,于是罗列了一些关于父亲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看似“没有父爱”,其实“父爱深厚”,写出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

   3.理点转化。同样是一盘白灼虾,有人只品尝到美味,有人则看到了红极一时的生命代价;同样是一轮落日,有人只欣赏夕阳,有人则想到了近黄昏的“无限好”。生活原本平常,但是如果能够发现其中的道理,则可以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因此,面对平常的生活世界,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理点”转化,学会将“生活”与“人生”进行类比、嫁接和联系,学会追问生活事件之外的人生意义。比如春天的校园里,百花绽放,色彩缤纷,有位学生看到这番景象,联想到同学们身上“清一色”的校服,感悟到了“美丽源于多彩”生活道理,于是写出了《看花与看人》的作文,广受好评。

   总之,“趣、情、理”是生活艺术化的审美结果,写作文无非是要写得“有趣”、“有情”或“有理”。再平常的生活,只要我们带着“趣眼”“情眼”或“理眼”去观察,通过趣点转化、情点转化或者理点转化三种路径,就容易发现生活的“可写点”,也只有这样,“生活”才能顺利进入我们的作文世界。“在生活中,即使是在极平凡的生活中,作家一定要看见旁人能见到的东西,还要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东西。”这是著名作家丁玲在《创作与生活》中说的一句话。明白这一点,我们或许才不至于落入“有生活却没什么可写”的作文困境中。

 

                                   作者:民盟教体支部主委、中山市教研室教研员   张华

文章分类: 群言文萃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